风寒头痛简介:风寒头痛是中医学对头痛分类中的一个类型,此种头痛临床上较为常见,中医认为系由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所致。中医学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肌表;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易致经脉凝结、拘挛,使气血阻滞而不能畅通,不通则痛。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头部
- 无传染性
- 85%
- 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
- 前额头痛,苔白而润,头痛
- 颅咽管瘤,发作性睡病,妊娠合并偏头痛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中医科
- 中医药物治疗
- 10-15天
- 市三甲医院约(500-2000元)
- 常见药品
- 夏枯草膏,酚氨咖敏胶囊,感冒清热颗粒(无蔗糖)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风寒头痛症状诊断
本证起病多较急,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头痛以前额、太阳穴区为著,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恶风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外感风寒引发的头痛,通常没有先兆症状期而直接进入头痛发作期。
疾病病因:
风寒头痛疾病病因
这类患者常有明显的感受风寒的病史。风寒头痛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大致涉及因感受风寒引起发作的偏头痛、群集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头部神经痛。
疾病预防:
疾病鉴别:
风寒头痛鉴别诊断
头痛是由于头颅的痛觉纤维受到致痛因素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经痛觉传导通路传递到大脑皮质,进行分析,产生痛觉。临床分类包括偏头痛、群集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炎症性头痛、牵引性头痛、神经官能症性头痛以及头部神经痛、头部器官病变引起的头痛。
现代中医对偏头痛的研究颇为广泛和深入,通常把偏头痛按其发病原因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个大类。而“外感头痛”,又可组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和“暑湿头痛”等小的类型,在治疗上各有不同的方法。
疾病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偏头痛、脑动静脉畸形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风寒头痛辨证论治
风寒头痛中医治疗
治风寒头痛便方
方1
【组成】连须葱白5 根,淡豆豉49 粒。
【用法】水煎热服。
【主治】风寒头痛。证见头痛时作时止,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方2
【组成】核桃连壳打碎,连须、葱头各7 个,生姜12 克,茶叶9 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风寒头痛。
方3
【组成】生姜1 块。
【用法】火内煨热,切成4 片,分贴于前额及太阳穴,以胶布固定。
【主治】风寒头痛。
方4
【组成】川芎6 克,鸡蛋2 个,大葱5 根。
【用法】同放锅内加水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主治】风寒头痛。
方5
【组成】葱白6 寸,生姜30 克。
【用法】水煎热服取汗。
【主治】风寒头痛。
方6
【组成】茶叶适量,附子9 克、川芎、生姜各20 克。
【用法】水煎分服。
【主治】风寒头痛。
方7
【组成】生姜3 片、茶叶2 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寒头痛。
方8
【组成】苍耳子(炒香)5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5~7 日,开取,每次饮约40 毫升。
【主治】风寒头痛、鼻渊。
方9
【组成】绿茶10 克、葱白茎3 节、白芷10 克。
【用法】水煎,代茶频服。
【主治】风寒头痛。
方10
【组成】细茶6 克、核桃肉6 克、葱白9 克。
【用法】共捣烂,加水1 杯,煎至7 分,热服盖被取汗。
【主治】风寒头痛。
方11
【组成】胡椒、葱白、百草霜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如泥,敷于患者的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风寒头痛。
方12
【组成】核桃连壳打碎7 个,连须葱头9 个,茶叶9 克。
【用法】共入大碗中,用滚开水冲入,向头面熏之,再饮尽。
【主治】风寒头痛。
方13
【组成】连须葱白、生姜各适量。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风寒头痛。
方14
【组成】连须葱头1 根、米醋适量。
【用法】加水煎稀粥1 小碗,乘热服下。
【主治】风寒头痛。
方15
【组成】茶叶9 克,辣椒500 克,胡椒、盐各适量。
【用法】共捣碎和匀后,放入瓶内密封,静置半月即可供食用。
【主治】风寒头痛。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风寒头痛饮食原则
风寒头痛饮食保健
风寒头痛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均衡,多食蔬果。
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肉、鸡肉、羊内、糯米饭、黄芪、黄精、麦冬、人参、胎盘、阿胶各种海鱼、虾子、螃蟹、龙眼肉、石榴、乌梅、以及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