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心包膜切除后综合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症)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简介: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是指心脏手术1周后出现发热、心包炎、胸膜炎等临床症状群。此综合征首先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患者,认为是风湿热的复发,随后,在非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后亦会出现这一综合征。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起搏导管引起心脏穿孔、胸部钝挫伤、心外膜植入心脏起搏器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时,可同样出现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发病率在l0%~40%,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5%的病人复发常出现在手术后的头3个月内。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硬脂酸红霉素片,琥乙红霉素颗粒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通常在心脏手术后2~3周急性起病,其特征为发热、乏力和胸痛。有些病例手术后1周内即持续发热。胸痛是急性心包炎的特征,胸痛的性质类似胸膜炎。其他非特异性的炎症表现包括血沉加快、多形核白细胞升高。几乎所有的病人在心脏手术后头几天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大多数于1周内消失而不发生此综合征。心脏手术后心包渗血极为普遍,术后10天内有56%~84%病人有心包积液。不典型的病例可仅有发热、心电图改变和血沉加快,无胸骨后痛和心包摩擦音。此综合征可以复发,5%的病人复发常出现在手术后的头3个月内。

     二、诊断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是一种排除性的,在诊断前应充分考虑并排除引起发热、不适和胸痛的其他原因。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心脏手术后及其他心脏介入治疗引起的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多发生在心脏手术后2~3周。曾认为与心包内的血液引起炎症反应或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均未能得到充分的证实。目前认为可能与高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有关。Engle等研究证实,在一些心包切开术患者的血浆内有抗心肌抗体存在:大约70%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抗心肌抗体效价升高,而无此综合征的心包切开术后患者仅8%升高。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心包组织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心包损伤及积血可能引起心包粘连和增厚,偶有纤维化致心包腔消失,引起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心包液可呈草黄色或粉红色。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术前预防性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并不能有效地阻止术后的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发生。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本病需与术后的其他原因,包括感染引起的发热相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多(1万~1.5万/mm3),中性增高为主。

  2.血细胞沉降率升高。

  3.C反应蛋白升高。

  4.免疫荧光技术血中发现抗心肌抗体。

  5.X线: 心脏中度增大,有心包积液。1/3病人左侧或双侧胸腔积液,1/10患者有肺浸润。

  6.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

  7.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和阵发性房型心动过速。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有自限性,但长期迁延可致残。发热和胸痛可用阿司匹林或非激素类抗炎药加以缓解。用药后48h内无效可使用激素治疗。手术后头6个月此综合征多有复发。约1%成年人心脏手术后平均49天发生心脏压塞,同时伴有发热、心包摩擦音及典型“心包痛”。抗凝治疗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伴发心脏压塞无关。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处理,反复的心脏压塞需要进行心包切除术。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罕见,多出现在心包切除术后综合征后的数月至数年。

  二、预后

  通常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自限性疾病,但也可是迁延性的。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饮食原则

  1、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