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脊柱、脊髓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脊柱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简介:脊柱脊髓损伤常发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发生。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骨科
  • 手术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
  • 1-3个月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 颈静脉压,脊柱MRI
  • 常见药品
  • 汉桃叶片,盐酸曲马多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一)脊柱骨折,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有局限性后突畸形,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均受到损害。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病因

  (一)脊柱骨折分类

  1.根据受伤时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屈曲型,伸直型,屈曲旋转型和垂直压缩型。

  2.根据骨折后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3.Armstrong-Denis分类: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类,共分为: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后柱断裂,骨折脱位,旋转损伤,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

  4.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5.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患者,特点是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

  (二)脊髓损伤病理及类型

  1.脊髓休克。

  2.脊髓挫裂伤。

  3.脊髓受压。

  上述病理所致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程度可以是完全性瘫痪,也可以是不完全瘫痪。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防治本病的关键。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需注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从被动锻炼开始,逐步用主动锻炼代替,促使肢体保持最佳状况,提高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由于本病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另外还需注意,脊柱骨折脱位、爆裂骨折, 发生脊髓水肿、出血和断裂的概率较高,单纯性压缩骨折发生脊髓损伤概率较低,但仍有并发脊髓损伤,甚至有的脊柱没有发现骨折却有脊髓损伤。因此当临床症状严重但与X线、CT 检查不相符时,应及时作MRI检查,以观察了解脊髓情况。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X线检查 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测量正侧位上椎弓根高度。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 CT检查 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 MRI(磁共振)检查 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4. SEP(体感诱发电位) 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对判定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帮助。现在已有MEP(运动诱导电位)。

  5. 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 颈静脉加压试验,对判定脊髓受伤和受压有一定参考意义。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

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4、有无脊髓马尾受累、脊髓休克等伴随症状?

5、大便、睡眠情况。

6、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7、治疗情况如何?

8、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脊柱、脊髓损伤一般治疗

  本病的治疗有包括以下几点:

  (一)急救和搬运

  1. 脊柱脊髓伤有时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胸部或腹部脏器损伤、四肢血管伤,危及伤员生命安全时应首先抢救。

  2. 凡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作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少时可用滚动法。

  对颈椎损伤的病人,要有专人扶托下颌和枕骨,沿纵轴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病人置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单纯脊柱骨折的治疗

  1. 胸腰段骨折轻度椎体压缩 属于稳定型。患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数日后即可背伸肌锻炼。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行复位,恢复原状。3~4周后即可在胸背支架保护下下床活动。

  2. 胸腰段重度压缩超过三分之一 应予以闭合复位。可用两桌法过伸复位。用两张高度相差30cm左右的桌子,桌上各放一软枕,伤员俯卧,头部置于高桌上,两手把住桌边,两大腿放于低桌上,要使胸骨柄和耻骨联合部悬空,利用悬垂的体重逐渐复位。复位后在此位置上石膏背心固定。固定时间为3个月。

  3. 胸腰段不稳定型脊柱骨折 椎体压缩超过1/3以上、畸形角大于20°、或伴有脱位可考虑开放复位内固定。

  4. 颈椎骨折或脱位 压缩移位轻者,用颌枕带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 ~ 5kg。复位后用头胸石膏固定3个月。压缩移位重者,可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可增加到6 ~ 10kg。摄X线片复查,复位后用头胸石膏或头胸支架固定3个月,牵引复位失败者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手术治疗是对脊髓损伤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手术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稳定脊柱(通过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其手术方法有:

  1.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对颈3以下的颈椎骨折可行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或次全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颈围外固定。明显不稳者可继续颅骨牵引或头胸石膏固定。

  2.颈椎后路手术

  脱位为主者牵引复位后可行后路金属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或用钢丝棘突内固定植骨融合,必要时行后路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多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陈旧性骨折可行侧前方减压术。

  4.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用椎弓根螺定钢板或钢棒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也可用哈灵顿棒或鲁凯棒钢丝内固定。

  (四)综合症法

  1.脱水疗法 应用20%甘露醇250ml;2次/d,目的是减轻脊髓水肿。

  2. 激素治疗 应用地塞米松10 ~ 20mg静脉滴注,一次/d。对缓解脊髓的创伤性反应有一定意义。

  3. 一些自由基清除剂 如维生素E、A、C及辅酶Q等,钙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等的应用被认为对防止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害有一定好处。

  4.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 如三磷酸胞苷二钠、维生素B1、B6、B12等。

  支持疗法 注意维持伤员的水和电解质平衡,热量、营养和维生素的补充。 

脊柱、脊髓损伤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结合中医人体,肝,脾,肾,肺脏器功能,从整体入手,补肝肾,强督脉,壮筋骨,生新髓,健肌力,通神经,平衡阴阳理论,整体与局部,内外结合,辨证论治原则,专业治疗脊髓空洞,运动神经元,肌肉萎缩,肌无力,脊髓炎,脊髓损伤等脊髓脊柱骨病。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脊柱、脊髓损伤一般护理

  脊髓损伤必须卧床休息,伤后一周内应适当限制饮食,避免腹胀影响呼吸,伤后2~3周宜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脊柱、脊髓损伤饮食原则

  1、水果、蔬菜、豆类、糙米、全麦都蕴含丰富的纤维,脊髓损伤患者多吃这些食物使粪便柔软,易于一排出,减少软便剂的需要量。高纤食物一定要同时搭配每天3000毫升的水,才能有效达到健康饮食的要求。

  2、喝水每天要喝足3000毫升的饮水,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跳定时排空、维持干净,并预防泌尿道感染,亦有助于粪便的柔软。水质一定要干净,如果不千净,就应煮沸20分钟,冷却后再喝。

  3、脊髓损伤患者可饮用适量的茶、咖啡或果汁以替代部份饮水。

  4、牛奶提供蛋白。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