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皮肤脑膜瘤

皮肤脑膜瘤

(沙样瘤,沙样脑膜瘤,皮肤砂粒肿)

皮肤脑膜瘤简介:皮肤脑膜瘤(cutaneous meningioma)亦称沙样脑膜瘤(psammoma)。原发性皮肤脑膜瘤亦称残留性脑膜膨出(rudimentary meningocele)。本病为发育性缺陷,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由于在头颅骨外出现脑膜细胞所致。皮肤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可不出现症状。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原发性皮肤脑膜瘤罕见,临床表现多不一致。均发生于头皮或脊柱旁区域。可呈小而硬的纤维性钙化结节,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常见于生后1年内。或见脊柱旁及背部肾区有肿块伴脊柱侧凸。也可见额部发际后出现隆起肿块,无压痛或自觉痛。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确诊。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多数认为在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刺激因素作用,正常组织或胚胎残留组织发生癌变,出现无限制的增殖。

  1、物理因素

  资料表明放射线可诱发皮肤、唇、舌、食管的癌肿。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癌变)。其机制是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2、化学因素

  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可诱脑肿瘤(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腺瘤等),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N-亚硝酸类化合物,如亚硝基哌啶、二亚硝基哌嗪、甲基亚硝脲等。

  3、生物学因素

  实验证实病毒(如:腺病毒、猴空泡病毒(SV40 )、肉瘤病毒等)可诱发起禽类及脊椎动物的颅内肿瘤。病毒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上,改变了染色体基因的特性,使细胞原有增殖的特性发生改变。

  4、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或组织可停止生长而残留脑内,具有分化的潜力,可发展为脑瘤,常见的有颅咽管瘤、脊索瘤、畸胎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等。这些先天性残留的胚胎细胞经病毒、放射线、致癌化学物质的作用,出现突变,向癌的发生方向发展。

  二、发病机制

  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 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促进身体提高抵御癌瘤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我们远离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头颅CT扫描

  典型的脑膜瘤,在未增强的CT扫描中,呈现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变。其基底较宽,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清晰,瘤内可见钙化。增强后可见肿瘤明显增强,可见脑膜尾征。

  磁共振扫描

  对于同一病人,最好同时进行CT和MRI的对比分析,方可得到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脑血管造影

  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是富于血管结构的,DSA和超选择血管造影,对证实肿瘤血管结构,肿瘤富于血管程度,主要脑血管的移位,以及肿瘤与大的硬膜窦的关系,窦的开放程度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详细资料。同时造影技术也为术前栓塞供应动脉,减少术中出血提供了帮助。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肿瘤主要位于皮下,边界不清,由具有大而圆卵性水疱状核和颗粒性胞浆的细胞索构成,呈漩涡状排列,常见沙瘤体(psammoma bodies)。

  免疫组织化:肿瘤细胞上皮膜抗原和波状纤维蛋白阳性,其他抗原表达如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亦阳性。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皮肤脑膜瘤一般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脑膜瘤患者宜选择外科治疗,偶然发现的或仅表现为癫痫发作且易控制的脑膜瘤可定期行MRI复查随访,因为脑膜瘤生长缓慢,一些可被“燃尽”及停止生长。

  1.外科常易出血,术前栓塞及自体血储备有利于手术。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脑膜瘤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但并不能排除复发的可能性。

  2. 手术原则

  1) 体位 根据肿瘤的部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都是常使用的体位。

  2) 切口 影像学的进展和导航技术的出现,使肿瘤的定位十分精确,切口设计的关键是将肿瘤恰位于骨窗的中心。

  3) 手术显微镜的应用 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使操作更细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及重要的神经血管。

  4) 对富于血运的肿瘤,术前可栓塞供应动脉或术中结扎供应肿瘤的血管。

  5) 对受肿瘤侵蚀的硬脑膜、颅骨应一并切除,以防术后复发。经造影并在术中证实已闭塞的静脉窦也可以切除。以筋膜或人工硬脑膜、颅骨修补硬脑膜和颅骨。

  6) 术后处理 控制颅内压,抗炎、抗癫痫治疗,注意预防脑脊液漏。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皮肤脑膜瘤一般护理

  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是脑膜瘤患者不可忽视的一项护理措施。

  2、术前准备

  积极协助完善心、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脑膜瘤常规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CT的检查,常规备皮、备血,进行术前讨论,对手术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及术后预后进行讨论,并向家属讲明,以取得家属的理解。

  3、心理支持

  大多数巨大脑膜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长期头痛、头晕及部分患者视力障碍或癫痫发作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再加得知患脑部肿瘤需进行手术治疗时,生理、心理要承受双重巨大压力,以至于出现紧张、焦虑、悲观、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障碍,处于这种极度紧张状态的患者对手术配合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术前我们应多接触患者及家属,介绍显微手术有着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针对家属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并介绍有关脑膜瘤的知识、手术的目的、重要性等,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解除思想顾虑,给予他们有力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观接受手术,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皮肤脑膜瘤饮食原则

  饮食宜忌

  (1)宜进抗脑瘤的食物,如小麦、薏米、荸荠、海蜇、芦笋、炸壁虎、炸全蝎、炸蜈蚣、炸蚕蛹、鲎、海带。

  (2)宜吃具有保护颅内血管作用的食物:芹菜、荠菜、菊花脑、茭白、向日葵籽、海带、海蜇、牡蛎、文蛤。

  (3)宜吃具有防治颅内高压作用的食物:玉米须、赤豆、核桃仁、紫菜、鲤鱼、鸭肉、石莼、海带、蟹、蛤蜊。

  (4)宜吃具有保护视力的食物:菊花、马兰头、荠菜、羊肝、猪肝、鳗鲡。

  (5)宜吃具有防护化疗、效疗副作用的食物:香菇、银耳、黑木耳、黄花菜、核桃、芝麻、向日葵籽、猕猴桃、羊血、猪血、鹅血、鸡血、莲子、绿豆、薏米、鲫鱼、青豆、鲟、鲨鱼、梅、杏仁、佛手。

  (6)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7)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韭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发霉、烧焦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烧焦鱼肉。

  (4)忌油腻、腌腊鱼肉、油煎、烟熏食品。

  (5)忌过咸食品。

  (6)忌烟、酒。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