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性荨麻疹简介:压迫性荨麻疹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臀部等受压迫的部位。指身体受压部位受一定压力后发生红斑、水肿,伴痒感,8~12h后可以自行消退,是荨麻疹中的一种少见类型,慢性荨麻疹中有2%为压力性荨麻疹。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皮肤
- 无传染性
- 所有人均可发病
- 人工荨麻疹,皮肤瘙痒,怕冷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皮肤科
- 常见药品
- 炉甘石洗剂,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荆肤止痒颗粒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压迫性荨麻疹症状
多数压力性荨麻疹为迟发性,皮肤受压后4~8h,局部皮肤发生红色水肿性斑块,常为深在性水肿,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与血管性水肿类似,有烧灼或疼痛感,持续约8~12h消退。极少数为立即型,局部受压后20min即出现皮损。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多汗、眩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气急、烦躁等全身症状,尚有少数有精神压抑表现。
疾病病因:
压迫性荨麻疹病因
发病机制可能与激肽有关。
一、与炎症介质的关系
Ryan等在患者受压皮肤注射肥大细胞脱颗粒剂48/80复合物,局部能产生迟发性风团。 从压力性风团中已分离出高浓度组胺和激肽,但用抗组胺和抗激肽药治疗无效。在压力性风团中未发现有白三烯。因此,白三烯在本病中不是主要发病介质。
患者与正常人比较。白细胞能释放较多组胺和白细胞化学趋化因子,但此改变无特异性。
二、与血清蛋白的关系
血清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缺乏,将导致介质作用延长,可以是、解释迟发性风团形成,但各种血清蛋白酶的检测均正常。由于本病风团大,疼痛,类似先天性血管性水肿,考虑是否有补体缺乏,但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血清纤维素、IgC、IgM、ISA异常。1/4患者血清vⅢ因子缺乏,但患者没有出血倾向。体外淋巴细胞培养对丝裂原反应正常
疾病预防:
压迫性荨麻疹预防
有过该病发作的患者日常要注意受压部位如臀部,脚底的保健,不要久站久立。适当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疾病鉴别:
压迫性荨麻疹鉴别
压力性脂膜炎 皮肤受压2—12小时后出现皮下结节,表面皮肤潮红。皮损短期内不能消退。
疾病检查:
1.组织胺激发试验
组织胺激发试验是应用组织胺对阵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无发作、血压不高时进行诱导激发。试验前需停用镇静药物3d,停降压药物2周,如血压>21.3/14.6kPa(160/110mmHg)者不宜作此试验。试验时应备有酚妥拉明,以便血压过高时使用。有过敏及哮喘者不宜作此试验。该试验有引起血压极度升高的危险,须十分慎重。3.嗜碱性粒细胞数
2.血常规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红斑、深部水肿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压迫性荨麻疹一般治疗
压迫性荨麻疹治疗
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局部用强效皮质类固醇霜可减轻患者对压力的反应。氨苯砜每日,西替利嗪每日10mg治疗能减轻压力诱发的荨麻疹。有报告用西替利嗪治疗3周后,病理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75%。皮质类固醇口服治疗也有效。
疾病护理:
压迫性荨麻疹一般护理
压迫性荨麻疹护理
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显著增多,瘙痒剧烈。不要用热水烫洗,并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疾病饮食:
压迫性荨麻疹饮食原则
压迫性荨麻疹饮食
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