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脑膜炎简介:耳源性脑膜炎(otogenic meningitis)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软脑膜、蛛网膜急性化脓性炎症。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硬脑膜下脓肿弥漫性脑膜炎
- 颅脑 耳
- 无传染性
- 60%
- 中耳炎患者,好发于儿童
- 皮肤瘀斑,剧烈头痛,嗜睡
- 中耳炎,乳突炎
- 常见药品
- 氟康唑片,大蒜素肠溶胶丸,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诊断
1、以高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起病时可有寒战,继之发热,体温可高达40°C左右。头痛剧烈。为弥漫性全头痛,常以后枕部为重。呕吐呈喷射状,与饮食无关。
2、可伴精神及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抽搐,重者谵妄、昏迷,以及相关的颅神经麻痹等。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是常见的一种颅内并发症。中耳感染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侵犯软脑膜和蛛网膜,亦可通过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化脓性迷路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而间接地引起软脑膜炎。
疾病预防:
1、 预防:
1)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病室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但避直接吹风。冬天防凉,夏天忌热及太阳光。
3)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汤或银花水漱口。如装有义齿者,取出。
4)多喝开水。
5)对神志不清者,注意痰涎,防止其舌头后坠。取侧卧位以保持其呼吸道畅通,防止痰涎堵喉头。痰涎太多时,及时抽吸。
6)对眼睛不能闭合者,眼内涂上眼药膏,并轻轻按摩,使其闭合。
7)昏迷时,忌从口腔喂食,可用鼻饲法供给药物或流汁食物。
8)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氧。
9)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褥。呕吐物亦应及时清除。
10)恢复期症状消失后,逐渐恢复活动,注意不要过早、过度活动。
2、其他注意事项:
1)在足量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类药物控制下行乳突探查、根治术,清除
病灶,对骨质破坏者,除去骨板至正常脑膜暴露。
2)必要时腰椎穿刺,注入适量抗生素。
3)注意支持疗法及水和电解质平衡。
疾病鉴别:
需要和其它类型脑膜炎,如流行性脑膜炎等鉴别。
疾病检查:
一、检查
1、脑膜刺激征:颈有抵抗菌素或颈项强直,甚者角弓反张。克(Kerning)征及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n)征阳性。
2、脑脊液压力增高、混浊,细胞数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减少。细菌培养可为阳性。血中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耳源性脑膜炎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在足量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类药物控制下行乳突探查、根治术,清除病灶,对骨质破坏者,除去骨板至正常脑膜暴露。
2、必要时腰椎穿刺,注入适量抗生素。
3、注意支持疗法及水和电解质平衡。
耳源性脑膜炎辨证论治
1. 中医偏方:
1)清瘟败毒饮。生石膏50g,生地15g,黄连10g,栀子10g,桔梗10g,黄芩10g,知母12g,赤芍15g,玄参10g,连翘10g,丹皮10g,淡竹叶10g,水牛角30g,甘草6g。如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小便黄赤短少,加滑石、木通、车前子;肝风欲动或已动者,酌加羚羊角、钩藤;神昏谵语者,可配合紫雪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之类中成药清心开窍醒神。本病后期,若出现身热骤降,并见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面色苍白或灰暗,四肢厥冷,神萎、神昏,谵妄不宁,呼吸短促,或气息微弱,脉微欲绝,血压下降者,乃邪气内陷,毒弥脑海,正气溃败,以致阴阳离决,阳气暴脱,津液不固,营阴外泄,阴随阳竭,阳随阴亡,生机将绝之危候。速宜回阳敛阴,救逆固脱,可用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人参20g,附子10g,龙骨30g,牡蛎30g,麦冬10g,五味子10g。
疾病护理:
耳源性脑膜炎一般护理
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褥,呕吐物亦应及时清除,恢复期症状消失后,逐渐恢复活动,注意不要过早,过度活动。
疾病饮食:
耳源性脑膜炎饮食原则
1、 耳源性脑膜炎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谱,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维生素也很有作用。维生素A(每天2500~10000国际单位),复方维生素B(500毫克一天3次服用),维生素C(每天500~2000毫克)。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