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失荣

失荣

失荣简介:失荣是发生于颈部、耳后的岩肿。与现代医学称的颈部淋巴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类似。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中医科
  •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 2-4周
  • 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 常见药品
  • 康德乐大药房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失荣症状诊断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除少数原发者外,大多数为转移性癌。根据病程进展,症状改变,临床分为三期。

  初期:

颈部或耳之前后肿块,形如栗子,顶突根深,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皮色不变,局部无热及疼痛。全身无明显不适。

  中期:肿块渐渐增大,微微作痛,肤色紫暗,肿块融合石硬,表面不平,固定。伴形体消瘦,疲乏无力。

  后期:

肿块溃破,并无脓液,只流血水,其味臭秽。肿块虽腐溃,但坚硬不消,反愈溃愈坚,疮口凹凸不平,形如岩石。此时疼痛剧烈,彻心引脑,或疮口出血如喷射状,可危及生命。伴夜不安寐,胸闷烦躁,面色无华,形体极度消瘦,终至衰竭。若由其他岩症转移者,可伴鼻孔出血,视力模糊,耳窍失聪,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颈部转移性癌原发病灶多在口腔、鼻咽部、甲状腺、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处,因来源不同,处理方法各异。为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须多科医师紧密协作,从多个系统寻找原发病灶。

  辅助检查:要明确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常需依赖穿刺或切除淋巴结作病理检查。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失荣疾病病因

  颈部为足少阳、足阳明经循行之处。由于情志不畅,忧思郁怒,脾伤气滞,运化失常,水湿停留,聚而为痰;肝失条达,气机不舒,郁久化火。脾与胃、肝与胆互为表里,痰火凝结于少阳、阳明经脉,发于颈部则阻隔经络而生本病。溃后破烂出血,外耗于卫,内夺于营,气血耗极,终成败证。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失荣鉴别诊断

  一、瘰疬多发于青年及儿童。肿块位于颈部及耳后,但起病缓慢,初起肿块质较软,活动尚可,溃后有脓及豆渣状物。

  二、肉瘿发病部位在结喉左右或正中,肿块呈半球状,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生长缓慢,无溃烂。

  三、石瘿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患者,或既往有肉瘿病史。肿块位于结喉左右或正中,质地坚硬,活动受限,生长迅速。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失荣辨证论治

失荣中医治疗

  (一)内治

  初期 

肝郁痰凝 颈项部结块坚硬如石,皮色如常,推之不移,不痛不痒,伴有情绪急躁,胸闷不舒,两胁发胀,体弱乏力,舌苔白滑或瘀点,脉弦或弦滑。 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开郁散

  痰毒凝结 

初起颈项肿核如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不痛不痒,面色少华,形寒神倦,舌苔白腻,脉沉细。 祛寒温阳,化痰散结 阳和汤加天南星、夏枯草、皂刺等。

  中期

结块渐大,微微作痛,皮色紫暗,逐渐形体消瘦,舌苔或白或黄,脉弦缓或数。[气血不足,正虚邪实] 益气养荣,化痰散结 和荣散坚丸加减

  后期 

溃后腐烂无脓,坚硬不消,相反越溃越坚,疮口平塌渐大,凹凸不平,形如菜花,味臭难闻,疼痛较剧,时渗血水,或创出血如喷射状,日夜烦躁不安,形体消瘦,纳食不佳,舌苔黄腻或白滑,脉弦数或沉细无力。 调补气血 香贝养荣汤加减

  成药验方

  小金丹:每次一丸,一日二次,黄酒适量温服。

  犀黄丸:每次一丸,一日二次,开水或黄酒送服。

  (二)外治

  初起-宜化痰散结,活血消肿,阿魏化痞膏外贴,每週换一次。

  溃后

  20%蟾蜍软膏:蟾蜍20g,凡士林100g调成膏,外敷盖纱布。

  皮癌净:药粉直接洒在疮面。

  洗药:隆葵3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煎汤待温,浸洗患处,每日一次。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失荣一般护理

失荣护理

  1.患者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或颈部肿块时,应高度重视,积极寻找原发病灶,及早确定病变性质。

  3.患部禁忌艾灸、针刺、外涂腐蚀药和切开。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