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简介: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PNS)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影响远隔的自身器官,而引起功能障碍的疾病。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也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而是全身性癌肿的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s),如肺癌、卵巢癌等可以出现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炎性和神经退行性变的远隔效应。由副肿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参丹散结胶囊,仙蟾片,甲磺酸溴隐亭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副肿瘤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等。副肿瘤综合征可分10余种,根据受损部位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副肿瘤综合征按主要累及的部位可分为:

  1)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小脑变性(PCD)、副肿瘤性脑脊髓炎(PEM)、副肿瘤性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POM)及脊髓炎等。

  2)累及周围神经:少见,不足1%的癌症患者出现累及周围神经的PNS,包括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SSN)、亚急性运动神经病(SMN)、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元病等。

  3)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如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坏死性肌病等。

  2.副肿瘤综合征共同的临床特点

  1)多数患者的PNS症状出现于肿瘤之前,可在数年后才发现原发性肿瘤。

  2)亚急性起病,数天至数周症状发展至高峰,而后症状、体征可固定不变,患者就诊时多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丧失。

  (3)PNS的特征性症状包括小脑变性、边缘叶脑炎等,均提示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患者除眩晕、复视及共济失调,可出现轻度跖反射伸性。

  4)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蛋白和IgG水平升高,电生理检查可见相应的周围神经或肌肉病变。

  3.患者血清和CSF中可检出五种与本综合征有关的主要抗体

  1)抗-Hu抗体(抗神经元抗体),与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有关。

  2)抗-Yo抗体,是特异性抗小脑Purkinje细胞抗体(anti-Purkinje cell antibody,APCA),与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和生殖系统或妇科肿瘤有关。

  (3)抗-Ri抗体(抗神经元骨架蛋白抗体),与副肿瘤性斜视性眼肌阵挛-肌阵挛和乳腺癌相关。

  4)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CAR)抗体。

  5)抗电压门控钙通道抗体,见于LEMS及僵人综合征(SMS)患者。前三种抗体具有相当的特异性,可证实癌肿的存在,使医生针对相关的脏器进行检查。

      二、诊断

    副肿瘤综合征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抗体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前易误诊,临床遇到持续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难以解释时应疑诊PNS,神经科医生对本综合征的警惕性尤为重要。某些PNS患者有特征性表现,如PCD、POM及Lambert-Eaton综合征等常提示与肿瘤有关,如系统检查未发现癌肿,需定期复查。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清或CSF特异性自身抗体可确诊PNS和提示潜在的肿瘤性质。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副肿瘤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以前普遍认为可能由于癌肿分泌某些直接损害神经系统的物质,如激素样物质(hormone-like substance)和细胞因子(cytokines)。肿瘤产生的激素样物质可引起高钙血症、无力以及行为异常。肿瘤产生的异位ACTH常可造成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和行为异常。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可造成肌肉萎缩和无力。目前更倾向于副肿瘤病变的病因是全身性或潜在的肿瘤导致的自身免疫性反应。

  二、发病机制:

  2.探讨发病机制有助于阐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肿瘤免疫学。目前有关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假说:

  1.抗体介导学说:Wilkinson(1964)描述,伴神经肌肉病的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已证实骨髓瘤性多发性神经病、Lambert-Eaton综合征等均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用副肿瘤抗原免疫动物或被动输入肿瘤抗体,可复制出与人类副肿瘤病变及临床表现相同的动物模型。

  2.细胞免疫机制:患者的肿瘤组织和CNS病理切片可发现,血管周围CD4 T细胞和CD19/20 B细胞炎性浸润,细胞间质中CD8 T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抗-Hu抗体阳性的PNS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与抗-Hu抗体阴性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比较,CD4 CD45 RO 辅助T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这些细胞可分泌IFN,提示发生特异性Th1辅助细胞亚型反应,Th2亚型增生不明显。

  3.遗传因素:特异性HLA-Ⅰ类或Ⅱ类基因产物可递呈肿瘤抗原,但特异性HLA单倍型可否引起副肿瘤综合征还不清楚。人类HLA-B8、HLA-DQ及HLA-DR等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密切,但迄今在抗-Hu自身抗体携带者中未发现特异性HLA血清型。PNS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尚需研究证实。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鉴别诊断

  注意与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检查

  一、检查:

   1.血清和CSF免疫学检查。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神经系统CT、MRI检查。

   4.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一般治疗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西医治疗

  目前PNS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血浆置换、维生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等,疗效未证实。有些患者治疗原发肿瘤后PNS症状明显缓解。该综合征早期诊治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缓解,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一般护理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护理

  与导致本综合征的全身肿瘤预后相关,也与神经系统损害部位及范围相关。预后各不相同。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饮食原则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