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简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案,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一般在急性期过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多仍遗留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病因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1、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2、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3、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二、发病机理

  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一般情况好转,但病变持续,转为慢性期。

  由于死骨形成,较大死骨不能被吸收,成为异物及细菌的病灶,引起周围炎性反应及新骨增生,形成包壳,故骨质增厚粗糙。如形成窦道,常经年不愈。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

  如细菌毒力较小,或机体抵抗力较强,脓肿被包围在骨质内,呈局限性骨内脓肿,称布劳德氏脓肿(Brodie's abscess)。常发生在胫骨上下端,起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仅于数月或数年后第一次发作时才有局部红肿和疼痛。如病变部骨质有较广泛增生,使髓腔消失,循环较差,发生坚实性弥散性骨髓炎,称加利氏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gelitis of Garre)。最常发生在股骨和胫骨,以间歇疼痛为主。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具体的讲,人们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还要适当进地进行体育锻炼,切记:

  1、在感冒发烧期间,体温不可超过38.5度,此时要尽快使用抗菌、消炎、退烧类针剂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或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类中成药内服,将有可能感染成骨髓炎的细菌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2、在外伤骨折,或跌打损伤,或手术后感染中,疮臃肿毒即褥疮等疾病的发作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对症治疗处理好,控制住细菌进一步的入侵,此时可以使用大剂量的抗感染、抗病毒、消炎类药物静脉点滴(也可以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毒拔毒类中药内服外用)使患者体内感染的病毒及早地排出体外或消散。

  3、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疲劳过度,过于劳累会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此时细菌可乘虚而入,导致骨髓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4、日常生活中,如有其他疾病的发生,治疗期间切不可滥用或长期使用激素类化学药物,此类药物使用不当,则易加速骨质的硬化,骨髓腔的硬化及阻塞,造成骨细胞正常代谢功能障碍,甚至引起骨坏死。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一、鉴别

  骨样骨瘤,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骨样骨瘤,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 骨透亮像。

  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阳性,呈炎症反应。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对病人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2.涂片

涂片是检测血液中或者组织中的包括淋球菌、新型隐球菌、梅毒螺旋体、白喉棒状杆菌等病原体的一种检查方法。

3.骨髓细菌培养

骨髓细菌培养对诊断败血症,菌血症最有价值,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细菌培养是为了从标本中获得活的纯化的病原菌,以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鉴定,测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制备菌苗或抗原。

4.x线摄片

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局部肿胀、周身发热,患肢疼痛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慢性骨髓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的综合疗法,即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由于重病长期卧床,尤其在血源性急性发作后,极需改善全身情况。除用抗菌约物控制感染外,应增进营养,必要时输血,手术引流及其他治疗。

  药物应用宜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如有急性复发,宜先按急性骨髓炎处理,加强支持疗法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切开引流,使急性炎症得以控制。

  无明显死骨,症状只偶然发作,而局部无脓肿或窦道者,宜用药物治疗及热敷理疗,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后症状可消失,无需手术。

  如有死骨、窦道及空洞、异物等,则除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根治。手术应在全身及局部情况好转,死骨分离,包壳已形成,有足够的新骨,可支持肢体重力时进行。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异物、窦道、感染肉芽组织、疤痕等,术后适当引流,才能完全治愈骨髓炎。骨髓炎手术一般渗血多,要求尽量在止血带下进行,作好输血准备。

  1、病灶清除开放引流法 在过去,常用奥尔(orr)氏开放手术法,目的在清除病灶,消除死腔,充分引流,以利愈合。即彻底去除窦道、疤痕组织、死骨、异物,乱除死腔中的肉芽组织,切除不健康的骨质及空腔边缘,使之呈碟形。但应注意不可去除过多骨质,以免发生骨折。并注意少剥离骨周围软组织如骨膜等,以免进一步影响循环妨碍愈合,伤口不予缝合,用油纱布填充,外用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敷料,以后每4~6周更换一次,直至愈至。此法有一定缺点即伤口长期不愈需多次换石膏,臭味较大,邻近关节被固定过久,引起僵硬,肌肉萎缩,疤痕也较大。在小部分病人,如软组织缺损过大,或不能缝合皮肤时,仍有使用价值。

  2、清除病灶、滴注引流法 1956年以来我院采用的改进的方法,在彻底清除病灶,死腔碟形化后,洗净伤口,只定点缝合皮肤,不分层缝合。伤口内放两根细导尿管或塑料管,术后其中一根用生理盐水滴注引流,每1000毫升生理盐水内加青霉素80万单位,一日约2000毫升,另一根作负压吸引。当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一周左右。由于伤口有充分滴注冲洗引流,感染容易控制,骨腔凝血机化,而后骨化。大多数病人伤口在一月内得到愈合。少数术后伤口不愈或复发的病人,大多是由于清除病灶不彻底引起的。再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和滴注引流后可获成功。术后伤口缝合不可过紧,必须保持不断滴入,同时又能流出,以免引流不畅。滴注引流法的缺点是容易沾湿被褥,因此要防止潮湿,以免病人受凉,一般采用多量敷料吸水,塑料布和护架保护被褥。如用两根细导尿管,一根滴入液体,另一根用负压吸出(如胃肠减压器),可减轻上述情况。

  3、消灭死腔的手术 股骨、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病灶清除术后如死腔很大,可用带蒂肌瓣充填死腔。勿损伤该肌瓣的血管神经,肌瓣不宜太大,避免蒂部扭转。

  4、病骨切除 有些慢性骨髓炎,如肋骨,腓骨上端或中分、髂骨等。可考虑采用手术切除病变部分。

  5、截肢 在感染不能控制,患肢功能完全丧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时,经慎重考虑后,方可采用。

  火器伤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处理,要彻底清除病灶,用滴注引流法根治。

慢性骨髓炎辨证论治

  一、中医治疗

  板蓝根作为传统清热解毒之良药,具有良好的清热、凉血、抗菌、抗病毒功效。近年来研究证实,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抗菌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在治疗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膜炎等疾病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慢性骨髓炎一般护理

  一、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慢性骨髓炎饮食原则

  1.饮食

  常吃白木耳、猪、羊、牛肺脏,脾阳虚者加服山药、海米,小豆、大枣。

  肾阳虚者加服蘑菇,核桃仁、胡桃肉、蛤蚧粉、阴阳两虚者加服梨汁、紫菜头、鲜百合、牛奶、桑椹。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