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韧带骨化症简介: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从大量临床病例观察中发现颈椎、胸椎及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有了CT及MRI这两种先进技术后,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对脊髓构成压迫或刺激的病例,病情严重者则需手术切除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症已列专节讨论。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脊柱 关节
- 无传染性
- 60%
- 所有人群
- 感觉障碍,脊髓受压,运动功能障碍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骨科
-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 1-3年
- 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 脊椎平片,肌电图,MRI
- 常见药品
- 根痛平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在早期,椎管矢状径较宽者可无任何症状;但椎管矢状径发育性狭小者则易出现脊髓受压征,表现为:
1.感觉障碍 最早出现,主要因致压物来自椎管后方之故。其严重程度及范围与病变的程度及病程成正比,与椎管矢状径大小则成反比。
2.运动障碍 多在前者之后2~3个月出现,以下肢肌张力增高、易跌倒、无力及持物易落等为早发,严重者则发生瘫痪。
3.椎节局部症状 常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颈痛或胸、腰部痛,且可伴有活动受限及仰伸时诱发或加重麻木等感觉障碍症状。
依据临床表现、X线侧位片及斜位片、断层摄影及CT、MRI及电生理检查,能确立诊断。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数与脊柱的活动、负重可致组织退变有关。
(二)发病机制
对脊椎黄韧带骨化症与脊椎黄韧带钙化症究竟是同一种疾患,还是两种不同的疾患,意见尚不统一;尤其是对发生于颈椎的病例。主张是两种疾病者认为:前者多见于男性,除脊柱外,全身其他部位无骨化征,且易与硬膜及椎板粘连;而后者则多见于女性,全身其他部位可发现钙化征,且与硬膜及椎板不粘连、无延续性。主张此两者是同一疾患者认为:两者的基本病理改变相似,且钙化者十分少见,因而应将其视为同一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作者以为,从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的观点来看,两者并非一定需要区分,尤其是在当前各持己见的情况下,治疗上,临床医师仍应以能够为患者解除痛苦为基本原则。
疾病预防: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主要用于症状较轻、发病早期者,具体要求和操作基本上与颈椎病或胸、腰椎病变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2.手术疗法 对伴有脊髓受压症状,且已影响工作、生活,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应及早施术。对单纯因本病所致者,行后路单纯性黄韧带切除、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或正中开门等均可)或椎管后壁切除术等均可获得疗效。具体选择何种术式需依据病情而定,当然亦与每位施术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有关。
(二)预后
对已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可行黄韧带、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可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疾病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疾病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于侧位及斜位片上可显示骨化(钙化)的黄韧带,以颈5~6、颈4~5及胸段为多见,腰椎处由于骨骼肥厚且致密,常难以显示。在严重者可发现骨化的黄韧带向椎管内突入。此种病例大多合并椎管狭窄症、颈椎病或胸、腰椎其他病变,因而于X线平片上尚可发现椎体与椎管矢状径比值及椎管矢状径绝对值均小于正常。此外,椎间隙多有骨刺形成等。
(2)断层摄影及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骨化的黄韧带的形态及部位,较前者为清晰(图1)。
(3)其他:MRI及脊髓造影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尤其是对病变涉及神经者,应常规行MRI检查(图2)。
2.电生理检查 对合并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可酌情选用诱发电位或肌电测定,不仅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且有利于除外脊髓本身的病变。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