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简介: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硬化或创伤所致,梅毒性少见。可发生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以股动脉和腘动脉为好发部位。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全身 血液血管
- 无传染性
- 30-50%
- 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
- 静脉曲张,霍纳综合征,致死性上呼吸道出血
- 颅内动脉瘤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有
- 血管外科,肿瘤科
- 手术治疗动脉瘤切除、血管重...
- 3--8周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 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 常见药品
- 复方环磷酰胺片,消癌平片,动脉瘤夹钳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动脉瘤症状
1.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或创伤史。
2.患肢远端动脉供血不足,
若瘤体较大,压迫附近神经,静脉,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静脉曲张,肿胀,颈动脉瘤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压迫邻近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及霍纳综合征。
3.沿动脉行径有圆形或梭形肿块,
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膨胀性搏动,触及细震颤,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动脉近端,肿块缩小,搏动,震颤和杂音消失。
4.X线片,
瘤壁可有钙化影,动脉造影可确定瘤体部位,大小,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疾病因素(50%)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非感性动脉瘤多由免疫疾病引起,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以及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如Marfan综合征和Ehlers-Danlos综合征。
2、感染因素(43%)
常由锐性或钝性损伤所致。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脓毒血症时,病菌可通过伤口入侵,进而侵袭动脉管壁,导致动脉壁薄弱形成感染性动脉瘤。
疾病预防:
动脉瘤预防措施
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吃一些豆制品,不要吃一些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人要特别的平和,不要动不动发脾气,越发脾气的人,就会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要有良好的心态,平和的,很多人就是把什么东西看的很淡。另外多吃水果,少吃盐。比如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吃一点鱼,鱼是可以有助于松弛动脉或者稀释血液,多吃一点这个是可以的。平时适当的运动,吸烟和喝酒对主动脉瘤有激发作用,红酒我们提倡一天喝一杯,多了就起反作用了。
疾病鉴别:
一、动脉瘤鉴别
是临床上对动脉瘤诊治的一个前提。动脉瘤的形态学类型
1、囊状动脉瘤
被累血管段管壁呈球状扩张,其大者直径可达15~20cm。由于血液流过时形成旋涡,因此,这种动脉瘤常并发血栓形成。
2.梭形动脉瘤
血管壁呈均匀扩张,而又朝一端逐渐均匀缩小,直至达到原来的血管直径,故呈梭形。这种动脉较少发生附壁血栓。
3.圆柱状动脉瘤
开始血管突然呈滚筒状扩张,同样又突然过渡于正常血管。可发生附壁血栓。
4.舟状动脉瘤
血管壁呈一侧性扩张,而对侧血管壁则无变化;常见于夹层动脉瘤时。
5.蜿蜒状动脉瘤
相近的血管段相继呈不对称性扩张,因此,被累血管呈蜿蜒状膨隆。大多见于血流方向一再改变的血管(如骨盆的动脉)。
二、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分类
1、真性动脉瘤(aneurysma verum)
其壁由所有三层血管壁组织构成,大多数动脉瘤属于此种类型。
2.假性动脉瘤(aneurysma spurium)
大多由于血管外伤,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内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3.夹层动脉瘤(aneurysma dissecans)
多见于老年人(但marfan综合征患者例外),男性多于女性。多从血管树的血流剪应力量强处及血压变动最明显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出发,血流从内膜破裂处钻入病理性疏松的中膜(少数乃来自滋养血管的出血),并顺血流方向将中膜纵行劈开,形成一个假血管腔。这种假血管腔可再次破入真血管腔内,血流如同一个迂回旁道。这种动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可见于先天性血管畸形、代谢性结缔组织疾病(如marfan综合征,其主动脉中膜的弹性纤维断裂、缺失,胶原和蛋白多糖增多)、甲状腺功能过低时的血管壁蛋白多糖增多、梅毒性主动脉炎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疾病检查:
动脉瘤检查
(1)X线平片检查:
可显示钙化瘤壁。
(2)动脉造影
要明确动脉瘤部位、范围、大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拟定手术方案。
(3)超声检查:
可测定动脉瘤的大小、搏动及杂音。
(4)反应性充血试验
观察患肢侧支循环是否已充分建立。
(5)方法:
先将患肢抬高,用弹性绷带自远端向上缠裹至动脉瘤的下方,以驱出肢体内血液,然后在动脉瘤上方用手指压紧动脉,直至动脉瘤的搏动消失为止;5min后,解除弹性绷带,但手指仍继续紧压动脉,如在2~3min内患肢皮肤发红,直达指(趾)端,则说明侧支循环已充分建立。如在上述时间内不发红,则表明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如为颈动脉瘤,可压迫颈动脉,经30min以上压迫患者仍不出现头昏、眼花等缺血症状者,表明脑部已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形成。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疼痛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动脉瘤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手术应在侧支循环充分建立
(一般在动脉瘤出现3~6个月)后进行。如有动脉移植的条件,手术时间可适当提前。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紧急或尽早施行手术:①动脉瘤破裂或迅速增大有破裂倾向者;②瘤体远端的肢体或脑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而影响肢体的存活或因脑部损害危及生命时;③动脉瘤感染;④严重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时;⑤有夹层动脉瘤形成时。
3.手术方法
①动脉瘤切除、动脉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术。
颈动脉瘤术前行Matas试验,手术采用低温麻醉,尽量缩短阻断血流时间,或用暂时性内、外转流,以维持脑组织的血液灌注。
②动脉瘤腔内修补术。
适于假性动脉瘤或动脉瘤与邻近神经、血管紧密粘连者。
③动脉瘤切线切除、动脉修补术。
适于囊状膨出的动脉瘤。
④动脉瘤包囊术。
适于动脉瘤无法切除或患者不能耐受切除者。
⑤适于感染性动脉瘤
动脉瘤近、远端动脉结扎、自体静脉解剖位旁路移植、瘤腔引流术。。
4、术前准备
1】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可用以下方法:
(1)压迫动脉瘤的近端动脉,每日数次,每次压迫时间由2~5min渐增至30min,如无自觉症状且肢体血运正常,则证明已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形成。
(2)交感神经节阻滞术,上肢作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下肢作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
(3)患肢适当应用按摩、超短波和热敷。
2】创伤性动脉瘤,于手术前1d给予抗生素,有异物存留者,术前、术后均需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3000U。
3】配血400~1500ml备用。
4】准备可供移植的血管。
5、术中注意点
1】先显露动脉近侧端,并备有止血带,以便控制出血。
2】尽可能保留侧支循环,以减少术后肢体坏死的机会。
3】动脉断端需双重结扎后再缝扎1次,止血须彻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以免导致继发性大出血。
6、术后处理
1】除注意全身情况外,每日应检查患肢循环情况,详细纪录,至患肢循环保持良好时为止。
2】如有循环不良现象,按下述方法处理:①将肢体放在心脏平面以下15cm,如有浮肿,可每日短时间抬高患肢(约30°)数次。②消除一切可能引起血管痉挛的因素,如疼痛、精神紧张、吸烟、受凉等。③动脉瘤,尤其是腹主动脉瘤,术后出现肢体缺血,常见原因为下肢动脉血栓栓塞(垃圾脚),应尽早行Fogarty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
3】出院前应复查肢体循环情况,注意有无缺血症状。
动脉瘤辨证论治
二、动脉瘤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方法多,如单验方有梅花点舌丹,增生平、六味地黄丸、参莲片、肝复乐等。外治药有蟾酥止痛膏,经临床观察对肺癌、肝癌、胃癌及胰腺癌等引起多种癌性疼痛确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疾,消肿止痛功效。
扶正抗癌方(党参20g,生黄芪30g,白术lOg,生苡仁l5g,仙鹤草9g,白英3g,白花蛇舌草3g,七叶一枝花l2g,石见穿20g等)。
疾病护理:
动脉瘤一般护理
动脉瘤护理
1.同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注意患肢血液循环。
3.床旁备有止血带,随时注意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4.定时测皮温和脉搏。
疾病饮食:
动脉瘤饮食原则
动脉瘤饮食
脑动脉瘤的术后饮食应注意清淡富于营养,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患者如无贫血,不必要进行补血,平时在饮食中注意食疗即可。
肿瘤病人应尽量避免吃诱癌性食物而多吃抗癌性食物。据研究,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大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
食疗方:
(1) 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或晚期肿瘤患者食欲下降,倦怠乏力,食后腹胀等气虚证为主者。可选用:党参、白术各30克(纱布另包),茯苓、怀山药、去心莲子、苡仁米各50克,红枣15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诸药加水约1000ml,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去布包党参、白术,加糯米、白糖、适量水煲粥。
(2) 放化疗后或晚期肿瘤贫血、白细胞下降阳虚患者,表现为体弱气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面白舌淡等。可选用龟肉500克,西洋参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制法:将龟肉洗净、切块,诸药纱布包同放入锅中,加生姜5片、清水适量共煮,水开后去浮沫,加黄酒、食用油适量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等调料。
(3) 手术、放化疗后贫血或、白细胞下降气血两虚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可选用:母鸡1000克,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甘草各10克,党参、茯苓各15克,生姜5片。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沙布包)及清水适量,急火煮沸后,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调入食盐等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