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简介:风湿性边缘性红斑(erythema marginatum rheuma tieum)为风湿热的主要症状。皮损有两种形态:一种为扁平型,即环形风湿性红斑;另一型为隆起型,即边缘性红斑。皮损呈环形、弧形。可扩大呈多环形或网状,损害扩展迅速,于数小时或数天内可消失,但在别处可成批反复发生。治疗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水杨酸盐制剂行抗风湿治疗,并同时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火把花根片,硫酸羟氯喹片,甲泼尼龙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多数病人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周身疲乏,食欲减退,烦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病等。皮肤好发于躯干尤其是腹部,其次是四肢,面部及手部罕见。

  二、诊断

  根据皮损为隆起型即可诊断。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rheumatic erythema marginatum)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A组链球菌引起风湿热发病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并非链球菌直接感染所引起。近年来,发现A组链球菌细胞壁上含有一层蛋白质,由M、T和R 3种蛋白组成,其中以M蛋白质最为重要。它即能阻碍吞噬作用,又是细菌分型的基础,亦称为交叉反应抗原。机体产生交叉反应抗原时,即可出现风湿性红斑或边缘性红斑。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发现风湿热复发仅出现于链球菌再次感染后;及时的抗菌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可预防本病的初发及复发。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应与环形风湿性红斑相鉴别。环形风湿性红斑为扁平型,无隆起。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抗O、ESR升高。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一般治疗

  一、药物治疗:

  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水杨酸盐制剂行抗风湿治疗,并同时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一般护理

  一、护理

  给予高热量、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烂;禁用鱼、虾、牛奶等易过敏的食物,防止发生再过敏而诱发皮疹。对进食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热量,促进皮肤修复。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风湿性边缘性红斑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鸭肉饮汤。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桑枝能祛风湿通络活络作用;鸭肉滋脾胃。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有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薏苡、木防已煲猫肉。

  配方:薏米50 克,木防已10克 、猫肉200克。

  制法:将猫宰杀退毛,去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药材共放入煲内煲烂吃肉喝汤。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利尿、化湿、清热作用,又有补脾胃之功效;木防已有祛风湿、止痛作用;猫肉味甘酸、性温、有祛风补血养血作用。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秦艽丹参煲瘦肉。

  配方: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本食疗方有祛风湿清热止痛作用,对风湿热痹型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

  二、适宜食物

  1、酒性辛热,能祛散寒邪,如是寒湿体质或是证属寒湿内阻的,可饮用一些药酒。

  2、祖国医学中具特殊功效的蛇虫类药食妙品,如乌梢蛇、蝮蛇、蝎子、蜈蚣、蚯蚓、蜂房、僵蚕等,一般以浸酒、研末单味或复方做成药膳食疗,对改善风湿热的关节炎肿痛等证候有一定疗效。

  3、痹证属风湿热型:食疗中宜多吃清凉食品,如金银花露、菊花茶、薏苡仁粥、绿豆、芦根等;同时以北黄芪、忍冬藤、海风藤、黄柏、牛膝等药食兼用之品在食疗中配餐或水煎内服,往往可在半个月左右控制症状,使关节肿痛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改善。

  4、痹证属风寒湿型:食疗中宜用性温热之品,以祛除寒湿,如食用猪、牛、羊肉及骨汤等;还宜用具补气血、益肝肾与祛风湿之功为一体之食品、药食兼用之品,如蛇肉、狗肉、鳝鱼、鸡血藤、附子、桂枝、细辛、黄芪、丹参、黄精、川芎等。

  三、不适宜食物

  1、南方湿热较重,如伴有湿热之象的患者,则不宜饮酒,因为酒性原本湿热,热重伤肝,湿重伤脾,如再浸入附子、川乌、细辛一类的热药,会加重内热和肿痛。

  2、糖类及也要少食,因为此类食物久食多食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的滋生,从而加重病情。

  3、处于急性期有关节肿胀的患者,食盐用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水钠潴留,停滞于关节,更会加重关节的肿胀程度。

  4、风湿热痹型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葱、荔枝、狗肉 、羊肉、猪肝、猪肚等。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