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

(北亚斑点热,北亚立克次体斑疹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北亚蜱传斑疹伤寒)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简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又名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North Asian tick-borne rickettsiosis),北亚蜱传斑疹伤寒(North Asian tick typhus),是斑点热类立克次体病的一种,由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通过硬蜱传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点有发热、初疮,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立克次体在自然界动物宿主与媒介之间维持持久循环。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氯霉素片,四环素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

  2、初患此病的患者一般表现为全身酸痛、肌肉酸痛、头痛及食欲缺乏等。而且常常伴随着高热,大概持续约8~10天,然后逐渐降至正常。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能搞热持续不退。、

  3、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初疮,初疮多见于头、颈、肩或腹部,一般是在硬蜱叮咬部位出现,并且常常有局部引流淋巴结肿大。

  4、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边缘清楚,压之退色的丘疹,患者全身都有可能出现,亦可延至手心、足底及面部,或仅见于胸、背及四肢内侧。但这些丘疹也有极个别是血疹。一般是在发病后的第4~5天出现。

  5、患者得了此病,一般还有有以下症状

  (1)血压偏低,眼结膜充血,脾偶可触及。

  (2)剧烈头痛、腰痛及肌肉疼痛。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1、发病原因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常常在在宿主细胞的胞核内成片积集,杆菌状,呈多形态。有相关的实验表时,如果雄性豚鼠接种了些种病毒,是会发热、阴囊红肿症状的出现。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原结构在不同的情况下显示出不同的结构:

  (1)斑点热群内与群外的其他立克次体的抗原结构完全不同。

  (2)斑点热群内和群内的其他立克次体的抗原结构部分是相同。

  (3)不同株间的抗原结构基本一致。

  2、发病机制

  (1)本病对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一般是由蜱叮咬人体时,进入到人类体内的。

  (2)刚开始时并不会对人的身体立即造成伤害,首先是选择在局部淋巴结繁殖,要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得当其进入血液时。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

  灭虱处理,集中于专门病房,沐浴、更衣,喷入微量杀虫剂于衣服及毛发内。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勤沐浴、勤更衣,衣、被灭虱,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来灭虱,85℃以上30分钟;环氧乙烷熏蒸6~24h灭虱。

  3、保护易感者

  注射灭活疫苗,服用四环素或氯霉素暂时预防。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应注意与斑疹伤寒、麻疹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相鉴别。例如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季节及寒冷地区,有虱寄生史或被鼠蚤叮咬史,有发热、斑丘疹,但无焦痂、无淋巴结肿大。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时OX19为阳性,而OXK则为阴性。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外周白细胞多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轻微增加。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占白细胞50-70%,细胞直径10-12µm。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

  2、血清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外-斐反应,OX19及OX2出现阳性可作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3、对病原体进行分离

  4、X光检查

  X线胸片未见异常。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一般治疗

  1、服用多西环素

  服用200mg每粒的多西环素,每12小时服用1次,共两次效果最好。

  2、服用四环素及氯霉素

  四环素: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每6小时1次。8岁以上小儿常用量:每次25~50mg/kg,每6小时1次。

  氯霉素:口服1.5g/次,每日4次,氯霉素肌注、静注或静滴0.5或1g,每12小时1次。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一般护理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无复发。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