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囊肿简介: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瘤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开口小孔,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开口。有的开口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少数变为鳞状细胞癌,癌变率约2.2%~4%。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皮肤
- 无传染性
- 100%治愈率
- 所有人群
- 囊肿,囊性肿块,继发感染
- 皮样囊肿,表皮囊肿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皮肤科,中医科
-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 2-5周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 皮肤病理检查,免疫病理检查
- 常见药品
- 头孢泊肟酯分散片,复方片仔癀软膏,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囊肿。系因外伤将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角质层为囊壁内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内。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的开口小孔,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可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瘤,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幼儿及青年期发现,缓慢生长、体积不大,为柔软圆形或较硬的囊性肿块。位于皮下,与皮肤无粘连,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其次为四肢,胸背也见发病,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内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
二、诊断
应与多发性脂囊瘤,脂肪瘤及神经纤维瘤鉴别,依据病理可确诊。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青年时期多发。常由于皮肤外伤所致,有时发病与外伤间隔多年或者伤情稍微而难以回忆。
疾病预防:
1、应特别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要讲究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对囊肿不可用力挤压,以免人为刺激引起发炎,囊肿较大者可争取手术摘除,如有继发感染,可作局部湿热敷,及时服用抗菌药物,待炎症消除或控制后再作囊肿摘除术,如发现囊肿已经化脓,则应去医院作切开引流,待创口愈合后方可再作囊肿摘除手术。
2、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疾病鉴别:
一、鉴别
1、皮肤囊肿应与发生于体表皮肤的各类肿瘤相鉴别,有的手术中才能发现。尤其是皮肤下囊肿,因张力过大,有的不移动,而易考虑到纤维瘤。
疾病检查:
1.免疫病理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是利用免疫学的原理进行的一种检查,如:皮肤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过敏原筛选等。
2.皮肤病理检查
诊断有一定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皮肤病如皮肤肿瘤,结缔组织病,大疱病,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肉芽肿,免疫性异常性,血管性,代谢性,变质性,病毒性及部分遗传性皮肤病。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皮肤表面为半圆形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皮肤囊肿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口服用VC、B1、B2等,可适当加大剂量。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3、术后检查伤口敷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行局部处理。
疾病护理:
皮肤囊肿一般护理
1、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2、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忌烟酒。
疾病饮食:
皮肤囊肿饮食原则
皮肤囊肿不能吃茯苓,饮食宜清淡,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戒除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