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皮肤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简介:面部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1945年由Nigley首先报告。亦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氨苯砜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皮损为一个或多个红褐色或紫红色斑块,斑块直径可达数厘米,除毛囊口扩张外,皮损表面正常,好发于鼻、颧、前额部,少数还可发生于面部以外的部位如前臂、颈、胸。不侵犯内脏,可自行缓解。

  二、诊断

  根据皮损表现可确诊。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血管内或血管周围主要为IgG沉积,提示本病可能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慢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慢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本病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血管内或血管周围主要为IgG沉积,提示本病可能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慢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故预防应针对病因进行,通常可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而诱发过敏性损伤。故增加运动,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增强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应尽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本病应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鉴别。本病有表皮下无浸润带,浸润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浸润中几乎无嗜酸性粒细胞,亦不出现无浸润带。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致密多形性浸润,主要位于真皮上部,在某些部位还可伸向真皮深部,甚至皮下组织。浸润不侵犯表皮或毛皮脂腺附件,并由狭窄的正常胶原境界带,将表皮与浸润分开为本病的组织病理特点。多形性浸润大部由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经常有些嗜中性粒细胞核发生碎裂,形成核尘。许多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内及其周围显示强嗜酸性纤维蛋白样物质,可见少数红细胞外渗。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面部肉芽肿一般治疗

  一、治疗

  小剂量氨苯砜25~100mg/d有效。亦可用puvA治疗或皮损内注射皮质激素治疗。

  二、预后

  不侵犯内脏,可自行缓解。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面部肉芽肿一般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面部肉芽肿饮食原则

  1、高蛋白饮食。补充丰富的高蛋白饮食,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抗炎能力,提供损伤组织修复所必需的原料。

  2、足量维生素。供给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B 族维生素有助于消化,能保护口腔组织;维生素C可促进牙龈出血复原。

  3、补充矿物质。要特别注意矿物质的摄入,尤其是钙、磷、锌的摄入量及其比例关系。锌可以抗感染,增强愈合。

  4、少食油炸煎熬油腻食品以及糟货、海货、大蒜、韭菜、烟酒等刺激性食品,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如豆制品、鸡蛋、牛奶、绿豆、麦片、米仁和新鲜蔬菜和瓜果等。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