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弯曲菌肠炎

弯曲菌肠炎

(弯曲杆菌感染,弯曲菌感染)

弯曲菌肠炎简介:弯曲菌肠炎是由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见者为空肠弯曲菌肠炎,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等。某些菌株可以引起全身病变,如败血症、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肺炎、脓胸、腹膜炎、心包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肠炎宁片,琥乙红霉素分散片,环酯红霉素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潜伏期2~11天,一般3~4天。食物中毒型潜伏期可仅20小时。

  典型病人有发热、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

  1.发热:发热常首先出现,一般为低到中度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可高达40℃,伴全身乏力、头痛、眩晕、肌肉酸痛,有时有寒战和谵妄。

  2.腹泻:发热12~24h后开始水样腹泻,量多,每天多者可达20余次,1~2天后部分患者出现痢疾样粪便,有血液及黏液,伴里急后重。

  3.腹痛:2/3以上病人有腹痛,以痉挛性疼痛为主。腹痛部位常在脐周及下腹,少数在右下腹,类似急性阑尾炎。

  4.其他胃肠道反应:近半数病人有恶心、呕吐。

  病程多数一周内自行缓解,但少数病人可持续数周,有时腹泻可反复发作。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到中度增多。少数患者在肠炎后发生无菌性关节炎,亦可发生弯曲菌性胆囊炎。

  婴儿弯曲菌肠炎多不典型表现为:①全身症状轻微精神和外表若似无病;②多数无发热和腹痛;③仅有间断性轻度腹泻间有血便持续较久;④少数因腹泻而发育停滞。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感染大多为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海鸥弯曲菌偶可引起人类败血症。

  二、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如与感染动物或病人有接触史,或有进食可疑食物史及临床表现,可拟诊本病,确诊有赖病原学检查。血清学亦有助于诊断。

  1.直接涂片检查

  (1)悬滴检查:取新鲜粪便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少许混匀后,覆盖玻片制成悬滴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呈特征性突进运动的螺旋形细菌。

  (2)染色检查:采取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作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弯曲菌呈S形、螺旋形,革兰染色阴性菌。

  2.细菌培养 一般采用Campy-BAP培养基,在95%氮和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42℃培养48h。

  3.血清学检查 可采用试管凝集法、间接荧光法、ELISA或被动血凝法测定弯曲菌特异抗体。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引起人类疾病的弯曲菌(Campylobacter)有空肠弯曲菌(C.jejuni)、结肠弯曲菌(C.coli)、海鸥弯曲菌(C.laridis)、胎儿弯曲菌(C.fetus)的胎儿亚种及唾液弯曲菌(C.sputorum)的黏膜亚种等。对人类致病的绝大多数是空肠弯曲菌及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其次是大肠弯曲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微需氧杆菌。本菌为革兰阴性,螺旋形或S形,不形成芽孢,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此菌微需氧。有侵袭力,含内毒素,也分泌外毒素如肠毒素。空肠弯曲菌在体外存活力较强,在4℃牛奶中可存活160天,在室温内可存活2个月以上。但对一般消毒剂敏感,58℃ 5分钟即可杀死。

  二、发病机制

  弯曲菌经口感染后,本菌进入肠道后在小肠上部的胆汁和含微量氧环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肠、回肠和结肠,侵袭肠粘膜,造成充血及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在肠道的致病主要取决于该菌的直接侵袭力。鸡胚细胞侵袭试验和雏鸡接种试验均证明该菌有侵袭力;同样,感染患者的肠道血性腹泻及肠黏膜的病理变化、菌血症等也提示其有侵袭黏膜上皮细胞的作用。过去曾大量研究细菌的鞭毛,并认为是致肠道病变的关键毒力因子,但有作者有不同意见。目前较为明确的是,可溶性蛋白PEB1和趋化蛋白(chemotactic protein)在该菌的黏附和定植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PEB1直接参与了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过程,PEB1存在于细菌表面,由peb1 A基因编码,在动物模型中,peb1的A位点加强了该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并促进了,而灭活peb1 A位点则能显著地削弱其黏附力;CHEY起主要作用的该菌的趋化性对于其在肠道的定植也极为重要。因此,认为是该菌致肠道病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观察到有些菌株能产生类似霍乱肠毒素,毒素激活上皮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进而cAMP增加,能量增加,促使粘膜细胞分泌旺盛,引起肠腔内液体分泌增加,导致患者稀水样腹泻。这一作用可被霍乱抗毒素所阻断。

  细菌破裂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理变化主要在空肠、回肠和结肠。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水肿、渗出性病变;镜检下小肠绒毛变性、萎缩,黏膜固有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肠腺退变、萎缩,粘液丧失。有时可见腺窝脓肿;粘液上皮细胞溃疡,类似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的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炎症反应。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本病的预防措施与其他肠道感染病相同,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动物,如何控制动物的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关重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实行消化道隔离。加强对已感染本菌的家禽、家畜的管理及治疗。食物及饮水均应煮沸消毒。目前正在研究减毒活菌苗及加热灭活菌苗,可望在消灭传染源,预防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1、败血型与伤寒引起发热相鉴别。

  2、细菌痢疾 典型菌痢有高热、腹痛腹泻、泻脓血便。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左下腹明显压痛,且有肠索,伴明显里急后重。粪检有较多脓细胞、吞噬细胞。重者常脱水。这都有利于和本病别。

  3、其它细菌所致腹泻,如鼠伤寒、致病大肠杆菌、耶氏菌、亲水气单胞菌,其他厌氧菌等,单从临床有时很难鉴别。怀疑时应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来确诊。胃肠型需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腹泻相鉴别

  4、肠道外感染者须与沙门菌病及布氏菌病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

  (1)悬滴检查:取新鲜粪便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少许混匀后,覆盖玻片制成悬滴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呈特征性突进运动的螺旋形细菌。

  (2)染色检查:采取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作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弯曲菌呈S形、螺旋形,革兰染色阴性菌。

  2.细菌培养 一般采用Campy-BAP培养基,在95%氮和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42℃培养48h。若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及特殊的生化特性即可确诊。

  3.血清学检查 可采用试管凝集法、间接荧光法、ELISA或被动血凝法测定弯曲菌特异抗体。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做间接凝血试验,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即可确诊。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弯曲菌肠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弯曲菌肠炎的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与其他感染性肠炎相同。病原治疗,一般病例可不用抗菌药物便可自愈。严重病例可给抗菌药物治疗能迅速控制腹泻,中止排菌,常采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红霉素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亦有效,但较易产生耐药性。疗程一般5~7天。对症治疗亦应重视,有脱水者宜予以纠正。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但有严重慢性疾病发生肠道外病变者预后严重。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弯曲菌肠炎一般护理

  一、护理

  重点为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脱水程度、大便情况,了解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检测结果;加强饮食管理,重视消毒隔离,严格输液程序。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弯曲菌肠炎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