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简介:瘙痒症(pruritus)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其特征为以瘙痒为主,而无原发性损害。临床上可分为限局性和全身性两种。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皮肤瘙痒
- 皮肤
- 无传染性
- 60%
- 皮肤病患者
- 日轻夜重的瘙痒,瘙痒,皮肤瘙痒
- 毛囊炎,疖
- 常见药品
- 肤痒颗粒,润燥止痒胶囊,消糜栓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根据瘙痒的范围,将本病分为全身性或限局性。
1、全身性瘙痒症
(pruritus universalis)病人全身各处皆有痒的感觉,但不是全身同时发痒,往往由一处移到另一处。发痒的程度不尽相同,有人虽然觉得皮肤发痒,但仍可以忍受,有的病人觉得全身奇痒,需用铁刷子刷皮肤或热水洗烫,直至皮肤出血而感觉疼痛及灼痛时,痒觉才暂时减轻。往往以晚间痒重,患者因发痒而失眠或不能安眠。由于剧烈瘙痒,不断搔抓,可以出现抓痕、血痂、或条状的抓伤,有时有湿疹样改变,苔藓样变或色素沉着。抓伤的皮肤也容易感染而发生疖肿或毛囊炎。
老年瘙痒症发生于老年人往往以躯干最痒;冬季瘙痒症出现于寒冷的季节,由于寒冷而诱发,病人常在脱身睡觉时,开始感觉股前侧内侧,小腿等部位剧烈瘙痒,越抓越痒,而越痒越抓,直至局部出血为止。
2.限局性瘙痒症临床多见于肛门,
女阴及阴囊等部位
1)肛门瘙痒症
为最常见的局限性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性,往往局限于肛门周围,有时向前蔓延至阴囊,向后至臀沟两侧,女性亦可发病,儿童患蛲虫病也可以引起肛门瘙痒症。肛门周围皮肤常呈灰白色或淡白色浸渍,肛门皱襞肥厚,因搔抓而发生辐射状的皲裂;有时发生继发性感染;日久以后肛门周围皮肤增厚,而成苔藓化,也可以发生色素沉着。
2)女阴瘙痒症
主要发生在大阴唇和小阴唇,阴气阜和阴蒂亦可发生,因瘙痒常常不断搔抓,外阴的皮肤肥厚,呈灰白色浸渍,阴蒂及阴道粘膜红肿及糜烂。
3)阴囊瘙痒症
瘙痒发生在阴囊,但亦可波及阴茎或肛门。由于不断搔抓,阴囊皮肤肥厚,及色素改变,或苔藓样变,有的病人可见糜烂、渗出和结痂及湿疹样的变化。
二、诊断
本病诊断根据全身或局限性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仅有继发皮疹,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疾病病因:
瘙痒症病因
瘙痒是发生于皮肤并引起搔抓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致病因素包括内因或外因,或两者兼有。
1.内因 多导致全身性瘙痒症
1)内脏疾病
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肝脏病的病人,常常有全身泛发的瘙痒;某些肿瘤如白血病、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及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发生皮肤瘙痒。
2)神经精神系统障碍
脑动脉硬化、脊髓痨、神经衰弱也可以发生全身性或限局性的皮肤瘙痒。在临床上常见有神经官能症病人有某种幻觉,认为皮肤内有虫而觉痒,有的养成搔抓的习惯。
3)内分泌的障碍
某些妇女在妊娠期常有瘙痒症,一般在产后消失,月经紊乱或卵巢疾病常引起女阴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可以有瘙痒症。
除上述以外,病灶的感染、药物、饮食(酗酒)、食物过敏及寄生虫或真菌的感染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瘙痒。
2.外因
可以引起泛发性或限局性瘙痒。温度的变化常常引起皮肤的瘙痒,冬季瘙痒症与夏季瘙痒症的患者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的发作。
机械性磨擦或理化因素的刺激均可以引起局部的瘙痒。例如某些人对羊毛敏感,某些碱性过强的肥皂,穿着化纤的毛织品等。
此外消毒剂、杀虫剂、除臭剂、染料等刺激物皆能使局部皮肤发痒。
疾病预防:
瘙痒症预防
1.尽力找出发病原因,治疗原发病。
2.忌用热水烫洗,避免刺激性药物。
3.尽量避免与过敏或者敏感物质接触以及减少温差急剧变化的环境。
疾病鉴别:
瘙痒症鉴别
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疥疮
虽然也有夜间剧烈皮肤瘙痒,但有丘疹、水疱隧道与阴囊、阴茎、大阴唇的结节,往往有家族同时发病史,局部可查到疥虫。
2.阴囊湿疹
有时很难鉴别,仔细追问病史,可有急性湿疹的过程,可见丘疹、水疱渗出和结痂,苔藓化不甚明显。
疾病检查:
瘙痒症检查
确切的病史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过程。认真全面的检查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评估原发和继发性损害、分布状况、皮肤的干燥情况及系统性疾病的皮肤体征。
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肝脏和脾脏等。评价不明原因全身性瘙痒的患者可能需要做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检查、血清铁和铁蛋白、病毒性肝炎筛查、HIV检测、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E水平、皮肤的免疫荧光检查、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尿常规、尿妊免试验、便查虫卵及隐血、皮肤刮屑检查疥虫等。有报道称在无法用皮肤病解释的泛发性瘙痒症患者中,3%~47%的人有内脏癌症。也有研究显示在特发性瘙痒症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性提高,因而不支持进行全面的癌症筛查。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瘙痒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瘙痒症一般治疗
一、瘙痒症西医治疗
因为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应仔细询问病史,寻找和消除病因,予以根治,以达到止痒的目的。否则瘙痒症不能彻底消除。
治疗糖尿病,肾炎,肝脏的疾病。如果肛门或女阴瘙痒,要查明是否由于肠道寄生虫,真菌,或滴虫的感染,要应用适当的杀虫和抗真菌的药物。原因不明的慢性瘙痒症往往与饮食和情绪有关。有的病人需改变食物或停止饮酒,瘙痒才能减轻。精神紧张的病人应该心情舒畅,要适当的休息。
1.内用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应用
除扑尔敏、赛庚啶、非那根以外,还可应用息斯敏每次10mg,每日1次;特非那丁每次60mg,每日2次;新敏乐每次8mg,每日2~3次;仙特敏每次10mg,每日1次。
2)全身性瘙痒症可用盐酸普罗卡因静脉封闭,
静脉普罗卡因滴注,宜半小时以上,含普罗卡因按每公斤体重4毫克计算,溶于生理盐水内,配成0.1%浓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局限性瘙痒症可用去炎松10mg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或用地塞米松2mg皮损内注射,每周1~2次。
3)老年性瘙痒症可用性激素治疗,
男性患者用丙酸睾丸酮50~100mg,肌肉注射,每周1~2次。或甲基睾丸素10mg,每日3次。女性患者可服乙烯雌酚,0.5mg,1月3次。应用性激素对于生殖系统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忌用或慎用。
4)对全身性瘙痒症
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也可静脉注射或滴注维生素C。
5)对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者
可用镇静、催眠剂,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2.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或减轻瘙痒。常用外用药常含碳酸、薄荷脑、麝香草酚、煤焦油溶液等止痒药,根据病情配成洗剂、霜剂等。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或酚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加1%麝香草酚或1%薄荷脑)。也可以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对女阴瘙痒症或肛门瘙痒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刺激性的药物。
瘙痒症辨证论治
二、中医疗法
本病治疗,应据其发病年龄、季节、诱因及证候表现,详辨属虚、属风、属湿。
1】辨证选方
1).血虚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养血润肤饮加减。生熟地各10g,天麦冬各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鸡血藤15g,黄芪12g,防风10g,刺蒺藜15g,苦参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风湿
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经验方。全虫6g,皂刺6g,防风10g,苦参10g,刺蒺藜15g,白鲜皮15g,当归10g,何乌首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血虚:
可外擦大枫子油或用楮桃叶250g煎水外洗。
2.风湿:
可外擦百部酒,然后扑止痒药粉、雄黄解毒散。皮损有湿疹样变者,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4~5次。
三】专方验方
1、女阴瘙痒症外洗方:
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g,龙胆草、紫槿皮、黄柏、川椒、苍术各15g,地肤子24g,上药加水2000~3000ml,煮沸10~15分钟,去渣取汁热熏,待药温时坐浴。每日1剂,早、晚各洗1次,每次20~30分钟,10天为1疗程。
2.桂枝汤加味治疗皮肤瘙痒症:
以桂枝汤加黄芪、紫草、牡蛎内服治疗,可达扶正解肌,通营和卫,去除瘙痒之目的。
3.止痒汤专治阴部瘙痒:
福建武平县十方中心卫生院白祥瑞采用祖传止痒汤熏洗外阴治
疗阴部瘙痒有良效。方药:赤白芍、白鲜皮、苦参根各15g,苍术、黄柏、蛇床子、地肤子、川椒、苍耳子各12g,白矾20g。上药煎煮20分钟后趁热熏阴部,待温后坐浴,每日2次,每剂熏洗2天。
四】辨证论治:
1、肌肤风热证:
年轻者为多,病属新起,近热如被褥太暖,易引起发作或使瘙痒加剧,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止痒。清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2.肌肤失养证:
老年人较多见,病程较久,情绪波动等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数。养血润肤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3.肌肤湿热证:
皮肤瘙痒,持久不解,抓痕结痂,伴口苦咽干,胸闷纳呆,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祛湿止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寒凝血涩肌肤证:
皮肤瘙痒、遇寒冷更甚,热熨或抓出血痕方可缓解,舌暗红,苔白,脉沉迟或弦。温阳散寒、通经止痒。荆防败毒散加减。
五】外治及其他治疗:
1).浸洗疗法:
地肤子、苍耳子、浮萍、益母草、丝瓜络、木贼草、香附、蚕砂、金钱草、百部、吴茱萸、花椒、金银花等,任选3~5味,各30~60~水煎取汁,温洗全身。。
2).三黄洗剂、
润肌膏、百部酊(百部、白酒),外搽。
3).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
全身性瘙痒选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等穴。会阴部位瘙痒选三阴交、关元、长强等穴。
(2)耳针疗法:
选用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3)穴位注射疗法:
维生素B12、苯海拉明、非那根、654-2等,作穴位注射。
4).0.25%盐酸普鲁卡因10~30m1,
静脉封闭,1次/日,或按4~6ml/kg/日,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10次为1疗程。其他也可用去炎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药物作局部封闭。
5.)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
配制的洗剂、配剂、软膏、乳剂或涂膜剂,外用。
六】中药
可服用秦艽丸,每次6g,1日2次。润肤丸、除湿丸、防风通圣丸等药物也可酌用。
七】针灸
1).针刺下都穴治疗皮肤瘙痒:
让患者自然握拳,拳心向下,手背4、5指缝纹尖上方约5分钟处陷中,避开可见浅静脉,用毫针顺掌骨间刺入O.5至1.0寸,左右捻转,以得气为度。一般先刺单侧,15分钟后效果差者加刺对侧,留针30~60分钟,中间每分钟运针1次。
2).方法:
取耳穴肺、肝、脾、内分泌、神门、枕、胰、胆、睾丸(卵巢)、膈。先用电疗仪在每个耳穴上电疗,双耳交替进行,每次30~40分钟,每日1次。然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3~4分钟。10天1疗程,1周后行下1疗程。
疾病护理:
瘙痒症一般护理
瘙痒症护理
1.在饮食上,尽量多吃一些健脾养血的中药药粥,限制饮用浓茶和咖啡,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2.秋冬季室内采暖时不要使室温过高,运用加湿器或种植花草等,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以减少皮肤水份的蒸发。此外,还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人的皮肤是身体贮存水份的一个重要“水库”,如果总是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人就会经常处于缺水状态,而人体一旦缺水就会从皮肤中夺取水分。
3.避免局部刺激。忌用热水、毛巾、肥皂用力搓澡和不适当外用药物,因为这样会洗掉皮肤表面的脂膜,使皮肤干燥而加重瘙痒。每次洗完澡后,在经常感觉瘙痒的部位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润肤液、雪花膏等,可以有效地减轻瘙痒。
4.外用药可根据病情选用含止痒剂的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以及含止痒剂的霜剂等。
5.瘙痒剧烈或外用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可内服一些药物。还应提醒大家,要克制搔抓,搔抓不仅使皮肤破损,容易发生感染,而且长期反复搔抓会使局部皮肤变得肥厚、粗糙,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这样就会步入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当中。
疾病饮食:
瘙痒症饮食原则
瘙痒症食疗方:
葚芝麻膏
【配方】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
【制作】 将黄精、生地、麦冬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
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沙锅,武火烧沸,文火前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