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湿痹

湿痹

湿痹简介:病证名。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以湿邪为主,表现肢体疼生酸困、病处不移的一类痹证。《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著痹者,湿气胜也。夫湿,土气也,土性重缓,营卫之气与湿俱留,则著而不移,其症多汗而濡,其病多著于下,有挟寒、挟热、在气、在血之异,须审而治之。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中医科
  • 药物治疗
  • 1个月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 常见药品
  • 鸿茅药酒,独一味胶囊,夏桑菊颗粒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湿痹症状诊断

  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

  《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

  《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证,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证也。宜用通络开痹片。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著痹病因

  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则谓:“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与后世所论湿痹,证候有所不同。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湿痹鉴别诊断

  行痹:

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痛痹:

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着痹:

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湿痹辨证论治

湿痹中医治疗

  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宜用通络开痹片。

  秦景明《症因脉治》提出湿痹之治,“发汗,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湿热,苍柏二妙丸。”或用除湿蠲痹汤,或用苍术薏苡汤去桂心、麻黄;加白术、猪苓、泽泻。参见痹证、着痹等条。

  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羊肉700克,酒制稀莶草50克,白萝卜 100克,花椒12粒,葱结25克,生姜块15克,味精1克,精盐8克,胡椒面1克,绍酒20克。将酒蒸制的稀莶草洗净,入砂锅加水煎取计,去渣,羊肉、萝卜洗净,萝卜切成块,羊肉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漂入清水中,捞起切成小条块,姜、葱洗净。砂锅置旺火上,加清水,用几块羊肉骨垫底,加羊肉煮沸后,拣去血泡,再放姜、葱、花椒、绍酒,改用中火烧煮30分钟,移至小火上,加人中药汁、白萝卜煨至熟软,拣去姜、葱、花椒。放精盐、胡椒调好味即成。

  本方散寒止痛,祛风除湿,适用于寒痹证,临床主要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较剧,活动尤甚痛有定处,遇寒痛增。

  [方二]

  石膏30克,桂枝1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先煎石膏、桂枝,取汁与粳米煮为粥。粥熟调入砂糖,稍煮即可,日分2次服。

  本方清热、祛风、利湿,适用于热痹证,临床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伸屈艰难,遇凉痛减,常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

  [方三]

  狗骨,白酒各适量。将狗骨浸于酒内,15日后可服。

  本方益血脉、暖腰膝,适用于风湿痹证之腰腿疼。

  [方四]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桑寄生、桑枝若干。水煎服,日l剂,分2次服。

  本方为安徽老中医蒋立基经验方,功能益气固表,养血通络,适用于痹证。

  [方五]

  忍冬藤、薏苡根各30克,桑寄生15克,黄柏12克,苍术、白术、赤芍、白芍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为老中医邱一峰临床验方,功能清热利湿,健脾柔肝,适用于热痹证。

  [方六]

  木瓜15克,粳米100克,姜汁、蜂蜜各少许。木瓜研末与粳米煮作粥,临熟调入姜汁、蜂蜜,可任意服食。

  本方用治霍乱转筋,湿痹脚气等证。

  [方七]

  两面针(人地金牛)9克、鸡蛋1个。将两面针与鸡蛋同煮、蛋熟去皮,再煮片刻,饮汤食鸡蛋。

  本方适用于风湿骨痛。

  [方八]

  五加皮、当归、牛膝各等分,红曲、高粱面各适量。将五加皮洗刷去骨,与当归、牛膝煎取汁,再加油、高粱酿酒,每次酌量饮1小蛊,日2次。

  本方适用于风痹证,临床主要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便,苔白滑脉浮。

  [方九]

  黄豆60克。加水煎汤,饮服。

  本方除湿祛风,适用于痹证。

  [方十]

  龟板、杜仲各适量。将两味浸入白酒内,40天后可服用。

  本方祛湿宜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方十一]

  牛肉250克,乌豆60克,制附片、葱白各10克,生姜片6克,黄酒、精盐各适量。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乌豆洗净,葱洗净,段节,再把牛肉块、乌豆、附片、葱白、鲜姜片、黄酒、精盐共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煮炖,以牛肉烂熟为度。食肉豆、渴汤,两次服完,常食之。

  本方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

  [方十二]

  生川乌头5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将川乌头久煎3小时,生姜榨取汁,用川乌煎液加适量水煮粥,沸后调入生姜汁,临熟再调入蜂蜜,日分2次服。

  本方散寒止痛,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湿痹。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湿痹饮食原则

湿痹饮食保健

  1,葱头,生姜各500克,上等醋适量。 打烂绞汁,用上等醋烧开后,将葱姜汁和入,熬成膏状,摊厚布上,贴于患处。

  2,白杨皮500克,白酒1500毫升。浸泡5~7日,滤取即得;每次饮30~50 毫升,1日2次。

  宜食与忌口:

  风湿热痹型属热症和湿症,饮食原则宜清热,化湿,活血。常用凉性去湿兼活血之食品。如莲藕,冬瓜,油菜,菠菜,茄子,丝瓜,胡萝卜,木瓜,葡萄,薏苡仁,绿豆,赤小豆,乌骨鸡,兔肉,青蛙,鸭肉,蚬肉,海带,草鱼,泥鳅,鲍鱼,甲鱼,等。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