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皮肤丝虫病

皮肤丝虫病

皮肤丝虫病简介: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可引起象皮肿、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起人类感染的丝虫有多种,但和皮肤科有关的主要有斑氏及马来丝虫病。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依赖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及免疫反应的程度、丝虫寄生部位,在疫区20岁以上易发,多数新感染病例年龄多在25~40岁,感染可无症状到严重疾患(1%的患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期。

  急性期多发生于感染后数月。

  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为本病常见症状。肘、腋下、股、腹股沟等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同时淋巴管发炎。淋巴管炎多发于下肢,少数发生于上肢,常呈周期性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1~2天,少数可达10天以上才可消退。发作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丹毒样皮炎为皮内微细胞淋巴管炎所致。好发于小腿内侧及内踝上方。表现为皮肤大片红肿,状似丹毒,但全身症状不如丹毒严重。

  精索炎、附睾炎及睾丸炎,精索出现结节,睾丸和附睾肿大疼痛等。慢性期主要为淋巴管阻塞后的表现。可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腹泻、乳糜腹水、象皮肿,后者为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表现。

  二、诊断

  流行地区旅居史。家庭及典型炎症发作,乳糜尿和象皮肿尤有重大价值。在疾病中期夜间采血找到微丝蚴。必要时活检。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主要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

  二、发病机制

  健康人如被带有成熟丝虫的蚊子叮咬,便可感染丝虫病。微丝蚴通过母体逸出透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白天停留在肺和其他脏器毛细血管中,午夜进入血流。成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淋巴管导致永久性瘢痕,阻碍淋巴回流。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1、防蚊灭蚊

  切断传播的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在多蚊季节最好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注意要涂抹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网。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3、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进行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

  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4、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急性期应与细菌性淋巴结炎及皮肤结核、梅毒相区别,慢性期应与其他丝虫感染相鉴别。

  1.细菌性淋巴结炎: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经过主要表现为由浆液性逐渐向化脓性转化。浆液性炎症的特征是局部淋巴结肿大变硬,自觉疼痛或有压痛。病变主要在淋巴结内出现充血、水肿,因此,淋巴结尚可移动,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皮肤结核:皮肤结核(cutaneous 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犯皮肤或者由其它脏器结核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到皮肤组织所致的皮肤损害。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并不特别强,人们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仅仅5%~10%发病。

  3.三期梅毒:皮肤溃疡边缘整齐,有堤状隆起及暗红色浸润,多呈肾形,性质较坚硬,梅毒血清反应常为阳性。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微丝蚴检查:方法为在午夜12时前后2h,自指尖或耳垂取血3滴,涂片检查。乳糜尿或淋巴积液,经离心后沉渣涂片检查。如找到微丝蚴,即可确诊,但阴性亦不能除外诊断。

  血常规:急性期有白细胞增多和嗜酸细胞显著增高,IgE增高,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后期常增高,患者可出现贫血。

  淋巴结、淋巴管炎或肉芽肿取材活检可见丝虫。

  必要时活检。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皮肤丝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和抬高患部,按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乙胺嗪(海群生)治疗微丝蚴十分有效,但对成虫效果略差。剂量4~6mg/kg/次,成人剂量为200mg/次,每天3次,饭后服,连服1周。或2mg/(kg·d),分3次服,连服1~2周,如有反应可加用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或泼尼松内服,亦可与卡巴胂合用,卡巴胂每天0.25~0.5g,分2次服。

  对象皮肿应保持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避免外伤。对下肢象皮肿,轻者可用弹性绷带,以增加局部淋巴及静脉回流,晚期严重者可酌行物理疗法或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皮下组织。对鞘膜积液可行外科手术。

  局部治疗:如下肢或阴囊的象皮肿,轻者可外敷中药铁箍软膏或鞭蓉膏。

  二、预后

  慢性期主要为淋巴管阻塞后的表现。可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腹泻、乳糜腹水、象皮肿,后者为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表现。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皮肤丝虫病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发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皮肤丝虫病饮食原则

  1、嗜皮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开水。

  2、嗜皮菌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限制脂肪,蛋白饮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