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恶性淋巴瘤简介: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大肠恶性淋巴瘤包括原发于肠道的结外型淋巴瘤及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在病程中累及胃肠道的继发性病变,原发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常因延误诊治而预后不良。好发于淋巴组织较丰富的回肠末端和盲肠,其次为右半结肠。分布特点可以呈局限性,但一般较癌累及范围广。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肠 淋巴
- 无传染性
- 10%
- 所有人群
- 腹水,粪柱变形变细,便血
- 肠套叠,肠梗阻
- 常见药品
- 红归胶囊,消癌平片,复方斑蝥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弥漫型 以浸润为特征,肠壁弥漫性增厚变硬,可见病变肠段失去正常光泽,肠腔狭窄,蠕动消失,注气后仍不能扩展肠腔。粘膜面可见增厚似脑回状的皱褶,也可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表面糜烂或浅表溃疡,类似于浸润癌,但累及范围广。
2.息肉型 肿块呈宽基、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息肉样肿块,易误诊为良性息肉或息肉样癌。瘤体大的表面可出现溃疡及出血,并可引起肠腔狭窄。也可呈现多发性大小几乎相等的半球息肉,类似良性淋巴样息肉病。表面光滑,色白。但局部往往因浸润增厚,结肠袋半月襞消失,局部僵硬,蠕动消失。
3.溃疡型 恶性淋巴瘤可呈现恶性溃疡特点,但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改变:溃疡平坦表浅,表面白苔,周堤平坦等。此外,尚有一种肠外肿块型,因由内向肠腔外生长肿块引起,可压迫肠腔使其狭窄,但粘膜面正常。
二、诊断标准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疾病病因:
一、病因
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辐射、化学致癌及毒素等因素合作用有关。
疾病预防:
一、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疾病鉴别:
一、鉴别
本病主要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二者临床表现及病史相似,有时纤维结肠镜也不能将两者完全区分开来,确诊常需依赖活组织检查予以鉴别。
疾病检查:
一、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内镜下阳性率高达到50%~8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时在内镜下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但活检病理始终只能发现炎性细胞浸润,未见癌。这是因为肠型恶性淋巴瘤虽然在组织学上有一定的特征如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异型、病理核分裂像、组织结构破坏等,但常因取材过浅、组织块太小,组织钳夹时的挤压等而不能确诊。因此本病取材活检有别于结肠癌,除了粘膜取材外,夹取粘膜下组织很有必要。而一旦内镜结果与病理结果数次不符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大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治疗
一、治疗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强调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方案的设计原则为:
①术前诊断明确者,采用化疗→手术(进一步病变分期、根治性切除肿瘤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残余病灶银夹标记等)→术后化疗→放疗(或不用)→维持化疗。
②术前无定性诊断者,则先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肿瘤,以获得病理分类及确切的临床分期等资料,然后进行术后化疗→放疗→维持化疗。
大肠恶性淋巴瘤辨证论治
一、中医疗法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强调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方案的设计原则为:
①术前诊断明确者采用化疗→手术(进一步病变分期根治性切除肿瘤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残余病灶银夹标记等)→术后化疗→放疗(或不用)→维持化疗
②术前无定性诊断者则先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肿瘤以获得病理分类及确切的临床分期等资料然后进行术后化疗→放疗→维持化疗
疾病护理:
大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护理
一、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疾病饮食:
大肠恶性淋巴瘤饮食原则
水果与蔬菜含有大量的防癌物质。如青花菜、花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发现的有效化学防癌物――二硫酮已经在一些实验动物中表现出对肺、结肠、乳腺和膀胱肿瘤的扩散起抑制作用。青花菜中分离出的萝卜硫素是一种异硫氰酸盐,它能阻止以化学方式诱发的老鼠乳腺肿瘤。新鲜水果、蔬菜中普遍含有的纤维素能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而减少结肠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