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黑癣

黑癣

(黑糠疹,黑色小孢子菌病,掌黑色角质真菌病,掌黑癣)

黑癣简介:黑癣(tinea 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 nigra 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 nigricans 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临床特点为无鳞屑性黑色斑。活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在皮肤角质层有淡褐色分隔菌丝,菌丝粗短,或弯或直,有时菌丝末端有孢子。即可诊断。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伊曲康唑胶囊,复方水杨酸搽剂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多见于青年,亦可见于老年。女性好发,男女之比为1∶3。初发损害为黑色或棕色斑,类似皮肤涂布硝酸银或墨汁后留下的色素沉着,表面不高起,一般无鳞屑,有时可有鳞屑或轻度角化,境界明显,缺乏自觉症状。蔓逊分枝孢子菌常见于颈部及胸部损害,而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常见于手掌损害。好发于手掌,亦可见于足底或颈部、躯干等处。

  二、诊断

  初发损害为黑色或棕色斑,类似皮肤涂布硝酸银或墨汁后留下的色素沉着,表面不高起,一般无鳞屑,有时可有鳞屑或轻度角化,境界明显,缺乏自觉症状。蔓逊分枝孢子菌常见于颈部及胸部损害,而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常见于手掌损害。真菌培养: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室温下,蔓逊分枝孢子菌生长快,2~4天菌落呈半球形隆起,表面附有黑色绒毛状菌丝,边缘整齐,背面黑色。活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在皮肤角质层有淡褐色分隔菌丝,菌丝粗短,或弯或直,有时菌丝末端有孢子。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致病真菌有两型,即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 werneckii),见于南北美洲及澳大利亚;另一型为蔓逊分枝孢子菌(c.mansonii),见于亚洲及非洲。

  二、发病机制

  浅部真菌在掌跖部侵入皮肤。初发损害为黑色或棕色斑,类似皮肤涂布硝酸银或墨汁后留下的色素沉着,表面不高起,一般无鳞屑,有时可有鳞屑或轻度角化,境界明显,缺乏自觉症状。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1、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原有的手、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进行积极的治疗,要尽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密切接触。要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并对该类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毒,尤其是托儿机构、集体生活的人员更应注意。

  2、一些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应尽量避免滥用,以免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对患者原有的消耗病如糖尿病等也应予以及时的治疗。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应与异物色素沉着、化学染料着色、Addison病的色素斑、黑痣等鉴别。真菌检查可以区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可见棕色分支(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或不分支(蔓逊分枝孢子菌)分隔菌丝,芽孢呈圆形或椭圆形,培养可生长不同的分枝孢子菌。

  真菌培养:取材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室温下,蔓逊分枝孢子菌生长快,2~4天菌落呈半球形隆起,表面附有黑色绒毛状菌丝,边缘整齐,背面黑色。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生长较慢,5~6天开始生长,为黑色发亮的酵母样菌落,2~3周菌落中央隆起,有皱褶,表面有灰色气生菌丝,边缘仍有一圈酵母样菌落生长,菌落较大。

  组织病理:活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在皮肤角质层有淡褐色分隔菌丝,菌丝粗短,或弯或直,有时菌丝末端有孢子。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黑癣一般治疗

  质分离(溶解)剂疗效甚佳。一般用复方苯甲酸软膏、2%碘酊、2%水杨酸或3%硫磺软膏外用有效。灰黄霉素对本病治疗无效。

黑癣辨证论治

  药浴是中医内病外治方法之一,药浴疗法能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孔窍、俞穴等,能迅速直达病所,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由于药浴疗法,可以避免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大循环,从而可以减少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毒副作用。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黑癣一般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洗手脚,勤换内衣裤和鞋袜的良好卫生习惯。

  2.保持皮肤干燥。

  3.避免接触癣菌病患者及衣物。不要接触和玩弄癣病的动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黑癣饮食原则

  食疗法:

  1、猪肝绿豆粥:猪肝100 克,绿豆30 克,大米200克,味精、食盐少许,先煮绿豆稍烂后加入米,最后再加猪肝、味精、食盐。益肝清热利湿。

  2、糠粞饼:糠粞500克,红糖200克,用糠粞和水加糖做成团于或饼蒸熟。养心健脾,除湿,适用于湿脚气病。

  3、栗子煨鸡:栗子250克,母鸡1只,料酒、酱油少许。将栗子去壳,一切为二,母鸡洗净切成块,加料酒、酱油煨蒸至熟烂。健脾补肾,适用于脚气病。

  4、赤小豆红枣汤:赤小豆50克,花生米(带衣)50克,谷麦芽各50克,红枣10个,白糖少许。将赤小豆、花生米、谷麦芽、红枣加水煮汤至熟烂,再放糖少许。温肾健脾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兼有浮肿。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