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毛囊角化病

毛囊角化病

(达里埃病)

毛囊角化病简介: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遗传性疾病。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维A酸乳膏,维胺酯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如将痂剥除,丘疹中央可见漏斗型小凹窝。初起丘疹呈皮肤色,渐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疣状斑块,色棕黄、污黑或暗褐。常对称发生于面、胸、腹、四肢、骶部。躯干部损害以中线和腹部为多,面部以颞、额、耳和鼻唇沟为多,四肢以屈面为多。位于四肢屈侧、腋下、股内侧等多汗、摩擦处的损害增殖尤其显著,常呈乳头瘤样,有脓性分泌物,散发恶臭。

  皮损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额、耳、鼻侧、颈、前胸、肩胛间、腋、腹、腹股沟、臀沟、外阴以及四肢屈侧,分布常广泛而对称,但约有10%的病例,损害分布呈带状或线状,局限于身体一侧。头皮损害常覆盖油脂性污痂,一般无脱发。

  约10%的病例可见掌跖呈点状或弥漫性角化过度。手足背部个别的丘疹类似疣状肢端角化症,消退后可遗留白色斑点。

  甲可受累,表现为甲下角质增生,甲板变薄、脆裂,有纵行白色嵴纹或游离缘缺损。有时甲床变色。

  本病侵犯黏膜较少,偶于口唇、腭、舌、颊黏膜、阴道、食管、盲肠可见白色光滑的扁平或脐形小丘疹、白色疣状斑片或黏膜白斑病样损害。偶见肺部损害,主要在肺下叶,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阴影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骨囊肿、涎腺结石、智力低下和性功能不全少见。

  一般无主观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偶可剧痒。损害可局限持续数年不变或进行性泛发全身。紫外线可使皮损加重,因此,本病夏重冬轻。一般健康状况很少受影响,极少数皮损可继发鳞状细胞癌。

二、诊断

  根据褐色油腻性结痂性毛囊性丘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化,阳性家族史,同晒后皮损加重和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不难。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虚蕴湿不化,凝集肌肤所致。自幼发生,炎症不著,多发于皱褶部位,表面结有疣性厚痂。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缓或沉细。

  辨证:先天不足,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凝集肌肤。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完全外显率。但也有单个病例发生,可能为自发突变所致。

  因早期损害在日光暴露部位,皮损日晒后加重。有季节倾向性,夏季加重,冬季改善。故认为日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但皮损也发生于非经常性曝光部位,如口腔黏膜、腹股沟、掌跖和甲床,因这些部位常易遭受物理创伤,故非日光性损伤亦可能为一致病诱因。

  根据部分病人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低及应用维生素A治疗有效,认为本病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完全外显率。电镜研究提示原发缺陷在桥粒及张力细丝。有人根据皮损日晒后加重。提出光性损伤亦可能为一致病诱因。还可能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有关。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轻型病例应和脂溢性皮炎鉴别,局限型线状损害应和疣状痣鉴别。

  1.尚需和以下疾病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1)黑棘皮病:表现为柔软的乳头瘤样丘疹,多局限于颈、腋、腹股沟等皱褶部位,常合并内脏癌。

  (2)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损害为扁平的较大的丘疹,常局限于躯干上部。

  (3)疣状角化不良瘤:常为头部或颈部的单个疣状结节。

  2.在组织病理上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1)日光性角化病常有表皮细胞核的间变。

  (2)慢性良性家族性天疱疮:无裂隙,但基底层上可见棘层松解的大疱。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肺部损害,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阴影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组织病理:基本变化为角化不良,特点有:

  1.出现圆体、谷粒。

  2.基层上方发生棘层松解,形成裂隙或陷窝。

  3.有绒毛(单层基底细胞围绕的真皮乳头)小规则地向上突入陷窝。

  4.表皮可见乳头瘤伴增生、棘层增厚、角化过度及毛囊口角栓,真皮内有慢性炎症浸润。

  圆体见于粒层或角层,其中央为固缩的胞核或角化不良物质(大而圆,呈均匀嗜碱性),周围绕以透亮的晕,晕四周可见嗜碱性角化不良物质如同外壳。谷粒见于角层与陷窝,胞浆极少,外形不清晰,核固缩伸长而常被染成嗜碱性。陷窝是小的裂隙样表皮内水疱,通常位于基层上方,其中棘刺松解细胞过早地发生部分角化。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足底脱皮、脓性分泌物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毛囊角化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应注意避免烈日暴晒。可试服维生素A,每天10~20万U,至少服2个月,如无效则停用,如疗效佳,则考虑减量维持。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维生素A过量,尤其是儿童。

  还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光敏现象可试服氯喹。对增殖性有恶臭脓痂的皮疹,应予抗生素治疗。

  皮损可外用角质溶解剂,如维A酸软膏、硫黄水杨酸软膏等,5-氟尿嘧啶软膏有一定帮助。对孤立性斑块损害,可行激光、冷冻、X线照射或外科手术切除。

  二、预后

  本病夏重冬轻。一般健康状况很少受影响,极少数皮损可继发鳞状细胞癌。

毛囊角化病辨证论治

  中医疗法:宜健脾除湿润肤,可用健脾除湿汤、二妙丸、除湿胃苓汤加减。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毛囊角化病一般护理

  1、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心烦气躁,尽量心情舒畅,也可以增强抵抗力。

  2、得了毛囊角化病的患者也要注意夏季的防晒,不要长时间受到日晒可以防止病情加重,有皮肤损伤的患者更要注意,一些护肤品使用不当会引起病损加重。尽量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护肤品。

  3、饮食上,患者应该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既可以缓解日晒,维生素A也对疾病的治疗有帮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毛囊角化病饮食原则

  由于毛囊角化症的患者的皮损部位一般会有粗糙干燥的迹象,所以在平时的饮食方面可以通过食用一些维生素a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比如胡萝卜、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此外也可以擦涂一些护肤油脂改善皮肤。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