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淋巴结炎简介:腹膜后淋巴结炎(Retroperitoneal Lymphnoditis)由于细菌、病毒或结核菌感染形成的急性腹膜后淋巴结炎慢性或结核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腹膜
- 无传染性
- 治愈率97%
- 小儿
- 恶心,胆道梗阻,肠鸣
- 门静脉高压症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消化内科
- 药物治疗
- 治疗周期14天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20000元)
- 血液生化六项,结核杆菌的抗原、抗体检查,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 常见药品
- 司帕沙星,司帕沙星片,麦迪霉素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急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多以高热及寒战为主要症状,伴有腹痛腹胀、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可达39~40℃,呈弛张热或稽留热,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但肌紧张不明显。重者可有肠麻痹征象,腰背部叩痛,白细胞可有升高。
2、慢性或结核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结核菌可侵犯后腹膜淋巴结,他可作为原发综合征局部组成之一,或结核菌广泛播散的一种结果。受累淋巴结可在无症状情况下治疗,最后钙化。有的淋巴结肿大,经历干酷坏死,甚至形成脓肿。本病起病多隐袭,症状含糊甚至缺乏。主要症状为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隐痛或胀痛,伴有低热、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本病腹痛可呈间断性发作,经抗感染或抗结核及解痉等治疗性往往效果不佳。曾有人报道,发现近端输尿管和肾脏受压或移位,幽门梗阻、胃壁僵硬、十二指肠有切迹或狭窄、十二指肠肠袢扩大及横结肠移位。少见的表现还有腿肿、乳糜样腹水、门静脉高压、胆道梗阻和瘘管形成等。检查腹部可触及包块或局限性饱满,有深压痛、无腹肌紧张,肠鸣音活跃。
二、诊断
本病手术前常难确诊。血沉增快,其他部位发现结核病灶(陈旧性或活动性)、腹部包块及低热是常见的异常表现。X线、B型超声及CT、结核抗体或结核菌素试验等均有助于确诊。最后确诊取决于病变部位活检。
疾病病因:
一、病因
细菌感染(35%):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本病多来源于胃肠道的感染或其他器官经全身血液循环的感染。
病毒感染(25%):
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腮腺炎等所致。
结核菌感染(25%):
腹膜后淋巴结炎结核性者较为常见,可以是原发于腹膜后淋巴结,或继发于胃肠道,腹腔及肺部的结核病。
疾病预防:
生活中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防止感染。结核病是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一旦发现结核病要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疾病鉴别:
应与淋巴瘤、胰腺癌、后腹膜或肠系膜肿瘤、结节病、阑尾炎、附件炎、恶性肿瘤、良性淋巴性增生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相鉴别。
疾病检查:
1、X线:大血管传统X线检查是最常用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能明确许多疾病的诊断。
2、B型超声:可获得要检脏器的切面图像,可直接进行直观的形态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腹膜后淋巴结结构。
3、CT: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从而显着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4、结核抗体或结核菌素试验。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腹膜后淋巴结炎一般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主要是针对感染的性质给予以抗菌药物或中药治疗。对结核性者应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但疗程需1~2年,对较大脓肿需做引流。
二、手术治疗:
对于比较局限的肿块或有临近脏器受压迫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疾病护理:
腹膜后淋巴结炎一般护理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疾病饮食:
腹膜后淋巴结炎饮食原则
1、腹膜后淋巴结炎食疗方:
1)蚌花蒸冰糖:干蚌花30克,冰糖适量(碎),水300毫升,装于碗中,隔水蒸熟,分1-2次服。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初起。
2)蚌花蜜枣汤:干蚌花25克,蜜枣5枚,水400毫升,煎300毫升。分1-2次食枣喝汤。适用于急性淋巴结炎初起。
3)蛤蜊海带汤:蛤蜊肉100克,海带50克,水500毫升,烧开后,加入姜丝和精盐,再煮20分钟,下味精,淋麻油。分1-2次乘热食蛤蜊肉和海带,喝汤。适用于淋巴腺肿,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