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简介: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颜面-颈部毛囊性红色黑变病,erythromelanosis follicularis of the face and neck)系颜面毛囊的一种特殊性红斑性色素性疾病。表现为耳前后及颈侧的毛囊性红斑性色素沉着。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面和颊部滤泡性红黑变病,面颈部毛囊性红斑性黑变病,颜面-颈部毛囊性红色黑变病
- 皮肤
- 无传染性
- 30-50%
- 青年及中年男性
- 毛细血管扩张,容貌逐渐变得粗笨,丘疹
- 脓毒症和菌血症
- 常见药品
- 甲硝唑凝胶,维胺酯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耳部前后延及颈部有对称性淡褐色色素沉着斑片或斑点,间有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及糠状鳞屑,病损处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自觉微痒。上臂和肩部往往有毛孔苔藓。毳毛脱落,头发及须毛较少受累。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疾病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疾病鉴别:
1.眉部瘢痕性红斑病(ulerythema ophryagenes) 为持久性网状红斑和小的角质毛囊性丘疹,消退后留有凹陷性瘢痕和萎缩性斑秃,主要侵犯两眉,也可累及邻近皮肤甚至头部。
2.口周红色色素病(口周色素性红斑)(drythrose pigmentaire peribuccale) 主要发于口周,有红斑和弥漫性褐红色或褐黄色沉斑,有时可延至颏部和鼻翼两侧,左右对称,边缘清楚,在唇红附近的损害常有正常皮肤与其相隔。
3.Civatte皮肤异色病 多见于面颈及上胸部,为对称性网状色素沉着,皮损为多数淡红褐色或青铜色,针头至扁豆大的斑疹或丘疹,其间杂有表浅的萎缩性白色斑点及毛细血管扩张。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明显,毛囊增大,尤以漏斗部分为著,内有板层状角质团块,皮脂腺肥大,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一般治疗
无特殊治疗,可对症处理。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辨证论治
1.脾虚型 法宜健脾益气,中和气血。方用人参健脾丸。
2.肾虚型 法宜调和阴阳、交通心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局部用药 白术醋剂(生白术40g、陈醋250ml)浸泡5~7天后,局部外涂,每天2次。还可用白薇10g,白芷10g,白蔹10g、白僵蚕10g,白附子10g,白藓皮10g,白扁豆15g。每天1剂,水煎外洗局部。
疾病护理: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疾病饮食: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饮食原则
在饮食方面以清淡为宜,多食富含维生素类的水果。戒烟酒,戒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多吃健康食品,少加酸、辣、麻、涩等刺激性调味品。
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黄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能补充由于炎症时机体损耗的组织蛋白。
适当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不要油炸煎烩。避免暴饮、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