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雀斑样痣简介:日光性雀斑样痣(solar freckle-like nevus)是指由自然或人工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界限清楚的色素斑。因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又称老年性雀斑样痣。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黑痣,老年性雀斑样痣,衰老性着色班
- 皮肤
- 无传染性
- 90%
- 先天性疾病
- 日晒斑,面部斑点,浅棕色斑点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皮肤科
-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 1-3月
- 市三甲医院约(8000-10000元)
- 常见药品
- 双波长激光系统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日光性雀斑样痣症状诊断
1.好发部位 经常遭受紫外线照射的面部与前臂,尤其是手背。
2.深褐色斑疹 境界较为清晰,直径大多小于5mm,亦可达核桃大小,散在分布,有时可融合成片。
3.斑疹变化 随着增龄色素斑会增加、扩大,颜色会加深。极少数病人会发生恶变,称为恶性老年性雀斑(malignant senile lentigo)。
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不难诊断。但需病理检查确诊。
疾病病因:
日光性雀斑样痣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与老年皮肤退行性变及光照有关。
(二)发病机制
光镜下,病变组织表皮突明显伸长,呈柞状或芽状,常常分支并互相融合。表皮突间的表皮变薄或萎缩。表皮黑素细胞数目增多Dopa反应增强。在真皮内血管周围可见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混杂有噬黑素细胞。电镜下,可见病变组织中角蛋白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黑素体,这些黑素体一般大于邻近皮肤角蛋白细胞内的黑素体。
病变中的黑素细胞较非光照部位皮肤中的黑素细胞活性增加,表现为对Dopa的反应性增强,树枝状突变长,正常形态的黑素体增多,核周体增大,伴有发育良好的粗面内质网、大量的线粒体和增生的高尔基复合体。
疾病预防:
日光性雀斑样痣预防
防止日光长时间的暴晒。
疾病鉴别:
日光性雀斑样痣鉴别诊断
1.单纯性雀斑样痣
多见于儿童,组织病理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表皮突轻度至中度延长。
2.交界痣
组织病理可见痣细胞呈巢状排列,缺乏树枝状突。
3.恶性雀斑样痣
表皮萎缩,基底层有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
4.日光性角化病
皮损表面粗糙,有角化性鳞屑。组织病理可见表皮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萎缩相间并存。
5.色素性脂溢角化病
基底部不向下生长,两侧边界清楚,增生的表皮中可见鳞状细胞与基底样细胞。
疾病检查:
日光性雀斑样痣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表皮突处基底细胞呈棒状出芽,该处黑素细胞增加,黑素颗粒也增加。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日光性雀斑样痣一般治疗
日光性雀斑样痣西医治疗
(一)治疗
轻者可外用3%氢醌霜,0.025%维A酸(维甲酸)霜,2次/d;色深者可采用液氮冷冻、激光去掉色素,亦可手术治疗。
(二)预后
中年发病,持续至老年,皮损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日光性雀斑样痣饮食原则
日光性雀斑样痣饮食保健
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