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眼眶畸胎瘤

眼眶畸胎瘤

眼眶畸胎瘤简介:畸胎瘤(teratoma)是一种先天性囊性病变,其囊壁是由2个或3个胚层分化而来的多种组织构成,90%包含外及中胚层组织,10%含内及中胚层组织。有人认为畸胎瘤含有肿瘤所在解剖部位以外的组织成分,所以又称迷芽瘤,但大多数病理学家认为畸胎瘤是真正的肿瘤,属于一种原始干细胞肿瘤。此囊性肿物多发生于人体的中线部位或其两旁,如卵巢、睾丸、纵隔、腹膜和骶骨,发生于眶内者少见,且多累及颅底和鼻窦。畸胎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种,发生于睾丸者多恶性,位于眼眶者多为良性。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眼科,肿瘤科
  • 手术治疗
  • 周期3-6周
  • 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 常见药品
  • 康德乐大药房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眼眶畸胎瘤症状诊断

   1.病变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眼眶畸胎瘤表现为出生后即存在的眼球突出。病变发生于眶深部,眼球向前突出,可脱出于睑裂之外,暴露角膜。发生于眼球一侧者,可引起眼球移位,且肿物多波及面颊、颞部和鼻窦。肿物发展较快,直径可达10cm,呈囊性,有波动感,光照检查可见透光。由于肿物的增大,可使眼球运动障碍,眼睑变薄;随着眼球突出的加重,视神经可被拉长,最终导致视力丧失。后期肿瘤可以蔓延至颅内、鼻窦。畸胎瘤亦可恶变。继发性眼眶畸胎瘤可起源于颅内或鼻窦,早期出现颅脑及鼻窦症状,晚期病变向眼眶蔓延。眼底检查常有困难,有时可发现视盘水肿、出血。

  2.在前述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应考虑眼眶畸胎瘤。全身检查均正常。因为其囊肿性质肿块容易透光。眼部超声检查显示1个半囊性肿块(常常同眼球后表面方向同位)。X线片和CT扫描显示扩大的眼眶有一不规则的多囊性软组织肿块。较大的眼眶畸胎瘤可通过眶骨扩展入鼻窦或颅内。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眼眶畸胎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畸胎瘤包括由2~3个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有人认为畸胎瘤的发生与胚胎组织发育、生长异常有关,瘤组织可能来源于胚胎期的一种多能性细胞,具有分化和形成各种器官、组织的潜能。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眼眶内畸胎瘤病例似1个完全的胎儿或胎儿的一部分,这样的医学奇特表现极为罕见。比较典型的畸胎瘤是一不规则肿块,它含所有3种胚胎层的衍生物、但没有正式胎儿的特征。虽然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畸胎瘤有恶变者,但在眼眶的畸胎瘤总是良性的。切出的眼眶畸胎瘤显示为一不规则的波动的能透光的多囊肿块。畸胎瘤透照特征是因为病变内或者由表皮、胃肠黏膜或呼吸道上皮衬里的透明囊肿存在之故。孤立的透明软骨、脑脊液、室管膜囊肿和脉络膜丛常常存在。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眼眶畸胎瘤预防

  1.注意平时的生活,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3.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4.远离过敏源,远离人群密集场所。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眼眶畸胎瘤鉴别诊断

  眼眶畸胎瘤应与出生后进行性眼球突出,例如毛细血管瘤和较少见的横纹肌肉瘤相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眼眶畸胎瘤检查

  1.病理学检查:

肿物外有光滑的囊壁,紫灰红色或灰红色,也可呈灰色。良性畸胎瘤呈囊性,囊壁有外胚层分化而来的复层扁平上皮及其附件,中胚层分化而来的脂肪、纤维组织、平滑肌、横纹肌、软骨和骨组织,以及内胚层分化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及其腺体。瘤细胞可间变。

  2.X线检查:

胎生期肿瘤已发生、发展,出生后即可发现眼球突出及囊性肿物。显示眶腔扩大,伴有骨缺失。

  3.超声波探查:

可显示出多种声学特性:A型超声显示眼眶内较高的波峰和无回声平段间或出现,表示病变内同时存在强回声区和无回声区。B型超声检查眶内可见类圆形占位病变,内回声根据囊内的不同成分可显示为强回声、块状回声或无回声,但以无回声的囊性病变多见。囊壁内如有软骨、骨骼和牙齿,则可见强回声光斑和声影。病变具有轻度可压缩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

  4.CT扫描:

可以清晰地显示眼眶扩大、眶内占位病变及其与视神经、眼外肌的关系。肿物类圆形,边界清楚,内密度不均或呈囊性,部分病例可显示骨密度斑影,为牙齿、骨骼显影。肿物眶外蔓延时,可同时显示鼻窦、鼻咽腔、颅内及颞窝的情况。肿物不被造影剂强化。MRI检查可见肿物内囊性区和实体性区相混杂,其间可有钙斑,T1WI和T2WI均显示为多种信号强度相间。影像学引导下,细针穿吸可抽出浆液、黏液或含脂液体。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