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蛹脑病简介:柞蚕蛹脑病是柞蚕养殖区散在发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系由进食柞蚕蛹而诱发。本征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以锥体外系与小脑为主的中枢神经广泛受累的综合征,自1984年王希晟等报道15例之后,不断有个案报道。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颅脑
- 无传染性
- 35%-50%
- 成人
- 步态不稳,震颤,抽搐
- 精神障碍
- 常见药品
- 维生素B1,东莨菪碱贴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柞蚕蛹脑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症状一般在进食柞蚕蛹后24h内出现,并逐渐达到高峰,持续数天至十余天,然后缓慢恢复,一般病程呈良性过程。
2.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震颤、步态不稳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尿便失禁以及昏迷、抽搐等。也可出现精神异常:如胡言乱语、幻听、幻视及谵妄症状等(车承福等,1989)。
3.查体可见眼睑、眼球、面部及肢体的不自主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偏瘫、昏迷、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4.本病发病及病情轻重与进食蚕蛹量无相关性。
二、诊断
1.有食用柞蚕蛹史,食后24h内发病。
2.首先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然后有舌、面部、四肢肌肉震颤及站立不稳等肌张力增高和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症状。
3.严重者出现谵语、躁动不安、幻听、幻视以至昏迷表现。
4.有脑电图异常,以及脑脊液和脑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即可做出诊断。
疾病病因:
柞蚕蛹脑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未完全明确。患者均有食用柞蚕蛹史,并非蚕蛹变性,亦非因蚕蛹混有农药所致。但同食者数人或数十人中,仅有个别发病,故发病与个体差异相关。
二、发病机制
柞蚕蛹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柞蚕在做茧之前感染了“微粒子病”,但尚能继续转变成蛹,而其体内的蛋白质已变性分解,并产生毒素,此毒素具有嗜神经病毒的亲和力,作用于感受性强的机体,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王希晟,1984);另有学者认为可能因食用柞蚕蛹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变态反应,是个体对柞蚕蛹体内的某种蛋白质敏感,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脑病(汤洪川等,2000)。
疾病预防:
柞蚕蛹脑病预防
确诊病例以后应停食柞蚕蛹。食用柞蚕蛹应充分加热,有过敏史者应该避免食用。
疾病鉴别:
柞蚕蛹脑病鉴别诊断
一、鉴别
本病须与有机汞、有机氯、有机磷中毒、颅后窝病变、病毒性脑炎、急性脑血管病、梅尼埃病等,以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相鉴别。
疾病检查:
柞蚕蛹脑病检查
一、检查
1.大部分患者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主要为粒细胞增高。
2.腰穿脑脊液压力一般正常,少数患者蛋白及细胞数可有增高,大多数患者无明显改变。
3.少数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可有增高表现,可能与中枢神经组织受累有关。
4.多数患者脑电图可有明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的慢波,多无局灶性的改变及癫痫样放电。
5.颅脑CT检查均无异常改变。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柞蚕蛹脑病一般治疗
柞蚕蛹脑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治疗。同时可给予东莨菪碱、苯海索(安坦)改善震颤、眩晕症状。
2.注意防治脑水肿,以及补液、预防感染等。
3.给予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ATP)治疗。
二、预后
本病病程呈良性过程,预后良好,一般在半月内痊愈,少数重症者恢复较慢。
疾病护理:
柞蚕蛹脑病一般护理
柞蚕蛹脑病护理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疾病饮食:
柞蚕蛹脑病饮食原则
柞蚕蛹脑病饮食保健
1、柞蚕蛹死脑病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