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淋巴管内间质肌病,子宫淋巴管内间质异位症,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简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2类,即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前曾称淋巴管内间质异位症(endolymphaticstromal endometriosis)、淋巴管内间质肌病(endolymphatic stromal myosis)等,约占80%,病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易侵袭和转移,预后差。两者的病理特征也不相同。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平消胶囊,醋酸甲羟孕酮片,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增多、阴道排液、贫血,下腹痛等。

  2、子宫增大,早期的盆腔检查所见与子宫壁间肌瘤相似。

  3、从宫颈口或阴道内发现软脆、易出血的息肉样肿物。

  4、肿物破溃合并感染,可有极臭的阴道分泌物。

  二、分类

  即根据临床及病理特点分为三型:

  1、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2、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态:

  ①2种大体形态:

  A.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表面光滑或破溃。

  B.肿瘤似平滑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常浸润子宫肌层,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生长,与子宫肌层之间界限不清。

  ②肿瘤切面质地柔软、均匀,似生鱼肉状,组织水肿,可见囊性变区。偶伴出血、坏死,可见暗红、棕褐或灰黄色区域。

  ③宫旁组织或子宫外盆腔内可见似蚯蚓状淋巴管内肿瘤,质如橡皮。

  (2)镜下特征:

  ①核分裂相少,核分裂象≤5~10个/10HPFs,通常少于3/10HPFs。

  ②瘤细胞像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大小一致,卵圆形或小梭形。

  ③肿瘤内血管较多,肿瘤沿扩张的血管淋巴管生长,呈舌状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

  ④具有广泛的间质透明变性。

  ⑤部分肿瘤含Call-Exner小体样结构,部分肿瘤含上皮样分化区,形成子宫内膜样腺体、小管、细胞巢及条索。

  成分较多,形成卵巢性索样成分(ovarian sex cord-like):呈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肌动蛋白(actin)阳性。

  ⑥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阳性,DNA倍体多为二倍体。

  3、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态:

  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

  有的病灶类似子宫内膜癌和子宫中胚叶混合瘤。

  缺乏蚯蚓状淋巴管内肿瘤的特征。

  (2)镜下特征:

  ①核分裂相多,核分裂象≥10个/10HPFs,常超过20~30个/10HPFs,平均25/10HPFs,最多可达78/10HPFs。

  ②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可排列成上皮样细胞巢、索和片状,异型性明显,可找到瘤巨细胞。

  ③肿瘤瘤沿淋巴窦或血窦生长或侵入肌层。

  ④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常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3)诊断要点:

  ①核分裂>10个/10HPF。

  ②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③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④常扩展至宫外或远处转移。

  三、诊断

  1、诊断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时,盆腔检查见宫颈口有息肉样突出物,应警惕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可能性。

  2、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肿瘤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肌层内肿瘤呈结节或弥漫性分布,但界限不清,不易完整剔除。肿瘤切面呈鱼肉样,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起源于子宫颈内膜的间质细胞,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多数来自子宫内膜间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只是沿扩张的淋巴管或血管生长,其仍起源于内膜的间质细胞。

  二、发病机制

  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态:

  ①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2种大体形态:

  A.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肿瘤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表面光滑或破溃而继发感染。

  B.肿瘤似平滑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常浸润子宫肌层,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生长,与子宫肌层之间界限不清。

  ②肿瘤切面质地柔软,均匀,似生鱼肉状,组织水肿,伴出血,坏死时,则可见暗红,棕褐或灰黄色区域;亦可见囊性变区,但出血,坏死不如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多见。

  ③宫旁组织或子宫外盆腔内可见似蚯蚓状淋巴管内肿瘤,质如橡皮,富有弹性,此为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常见的特征。

  (2)镜下特征(图1):

  ①瘤细胞像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大小一致,卵圆形或小梭形。

  ②核分裂象≤5~10个/10HPFs。

  ③肿瘤内血管较多,肿瘤沿扩张的血管淋巴管生长,呈舌状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

  ④具有广泛的间质透明变性。

  ⑤部分肿瘤含Call-Exner小体样结构,部分肿瘤含上皮样分化区,形成子宫内膜样腺体,小管,细胞巢及条索,如果这些成分较多,则形成卵巢性索样成分(ovarian sex cord-like),这种成分呈vimentin,desmin,actin阳性,说明其为肌样分化成分,而非上皮成分。

  ⑥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阳性,DNA倍体多为二倍体。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态:

与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似,但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有的病灶类似子宫内膜癌和子宫中胚叶混合瘤,缺乏蚯蚓状淋巴管内肿瘤的特征。

  (2)镜下特征(图2):

  ①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可找到瘤巨细胞。

  ②核分裂象≥10个/10HPFs,常超过20~30个/10HPFs。

  ③瘤细胞可排列成上皮样细胞巢,索和片状。

  ④瘤细胞可沿淋巴窦或血窦生长或侵入肌层。

  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常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可有肉眼侵犯肌层。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防

  1、定期体检,及早诊断、治疗

  2、做好随访工作。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

  1、子宫内膜息肉

  常为多发,有蒂,且较细,体积较小。

  2、子宫黏膜下肌瘤

  可由宫腔脱出至阴道,生长快,血流信号丰富,有低阻频谱,部分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

  多需手术病理确诊。

  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尚需

  3、差分化子宫内腺癌

  癌细胞呈梭形、网形,呈巢状或片状。

  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网状纤维围绕癌巢。

  免疫组化:角蛋白Keratin( ),EMA( ),癌胚抗原CEA( ),波形蛋白Vimentin(-)。

  4、平滑肌肉瘤

  瘤细胞形态大小可多样性,排列紊乱,浸润性生长。

  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大于10个/10HPF

  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 ),SMA( ),Desllin( ),角蛋白Keratin(-)。

  Masson三色瘤细胞呈红色,MaI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可见胞浆中有纵行肌丝。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检查

  1、镜检特点

  子宫内膜腺体分散、减少,甚至腺体完全消失。

  瘤细胞均匀密集,呈梭形、圆形或多角形,核大,少见瘤巨细胞,核分裂像多,胞浆多少不定,在少见情况下颇似蜕膜样细胞,可出现腺样分化。

  肉瘤细胞异型性不一:异形性小,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及核分裂像是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瘤细胞异型性大时,可出现畸形核、巨核及多核,做嗜银染色时,每个瘤细胞均在嗜银纤维内。

  瘤细胞胞浆像早期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2、术前诊刮

  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一定价值,但其息肉样病变基底部宽,诊刮有一定的局限性。

  3、肿瘤标志物检查

  (1)彩色多普勒测定:

检测子宫及肿物的血流信号及血流阻力。低阻血流者,要高度怀疑子宫肉瘤。

  (2)B超检查:

子宫明显增大,瘤体边界不规则,与肌层分界不清,其回声为均匀的低回声,或呈网格状蜂窝样强弱不均回声,类似葡萄胎。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增多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一般治疗

  一、手术治疗

  对于已经诊断为子宫肉瘤的患者,应该考虑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

  手术范围:腹式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选择性切除。

  注意事项:需留取盆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彻底地探察横膈、大网及上腹腔。

  (1)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

  手术范围: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不宜保留卵巢。即使发生广泛转移,仍应将病灶尽可能切净。

  原因:肿瘤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泌的性激素可能刺激隐匿的肿瘤生长。且易向宫旁及附件、宫颈浸润。

  肺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术后易复发。对晚期患者,可做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

  二、化疗

  (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用以顺铂(DDP)或异环磷酰胺(IFO 1.5g/m2,1次/d,5天,每3周1次)为主的方案。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用IAP方案(异环磷酰胺 ADM 顺铂)。

  (3)常见方案:

  顺铂(DDP)75mg/m2,静滴/腹腔注射。

  表柔比星(EPI)-ADM 40~60mg/m2,静滴。

  IAP方案:异环磷酰胺(IFO) 4g/m2,静滴(用美司钠0.8g/m2,0,4,8h 静注)。

  ADM 30~40mg/m2,静滴。

  1天化疗,每3周重复1次。

  三、放疗

  适应证:术后有残存病灶者、Ⅰ期以上患者、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术后体外照射

  需根据术后残瘤及转移灶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术后体外照射的设野与术后预防性盆腔照射大致相同,如盆腔中心部位有肉瘤残存:全盆腔照射肿瘤量提高到40Gy,中央挡铅四野照射仍为15Gy。盆壁肿块较大:在完成全盆及四野照射之后可再缩野照射10~15Gy。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另外设野,照射剂量为45~55Gy,每周8.5Gy,4~6周内完成。

  当病变范围超出盆腔范围时,可再在上腹部增设一野,照射野面积根据病变范围划定,对肝、肾部位需要挡铅遮盖。如肺部转移灶范围较小时,可以对肺部转移灶设野行体外照射。

  (2)腔内放射

  术前采用遥控后装腔内放疗。

  剂量:以子宫颈癌腔内放疗的参考点(A点)为准,以15~20Gy为宜,最好能使子宫得到均匀分布的剂量。

  术后阴道残端有肉瘤残存时,在体外全盆腔照射之后,可与盆腔四野照射同时补充腔内放射,剂量参考点为黏膜下0.3cm,可给予总量24~30Gy,分3~5次完成,间隔为4~7天,

  四、孕激素类药物治疗

  适应症: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注意事项:应长期应用,一般主张1年以上。

  常用药物:

  (1) 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

160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2)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

200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3)己酸羟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500mg肌注,1次/d,1月后改为500mg,每周2次,维持,或改上述口服药长期维持。

  对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先应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10mg bid,po),增加肿瘤对孕激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然后再应用甲羟孕酮(MPA)或MA。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一般护理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护理

  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但复发率高。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仍可获得较好疗效,且肿瘤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对孕激素治疗及化疗均有效,复发患者经综合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1、银耳藕粉汤

  银耳25克、藕粉1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后加适量冰糖炖烂,入藕粉冲服。

  功效:有清热润燥止血的功效。

  适应症:月经量多,血色鲜红者。

  2、二鲜汤

  鲜藕120克切片、鲜茅根120克切碎,用水煮汁当茶饮。

  功效:滋阴凉血,祛淤止血。

  适应症:月经量多,血热淤阻型。

  3、消瘤蛋

  鸡蛋2个、中药壁虎5只、莪术9克,加水400克共煮,待蛋熟后剥皮再煮,弃药食蛋,每晚服1次。

  功效:散结止痛,祛风定惊。

  适应症:气滞血淤型。

  4、象牙玉浆

象牙屑粉30克, 冲豆浆服下。

  5、化痞核桃

核桃6~8只 ,荜懈30克,加蜜共煮,弃药食核桃。

  6、艾叶鸡蛋

鸡蛋2只,艾叶10克,共煮,弃艾叶食蛋。

  二、饮食禁忌

  1、宜吃蓟菜、甜瓜、牛蒡菜、菱、薜荔果、薏米、乌梅、牡蛎、甲鱼、海马。

  2、多食用核桃、菱、米仁、香蕈、海蜇等。多选用对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的食品:海参、淡菜、望潮、燕鳐鱼等。

  3、防治化疗、放疗副作用的食物:豆腐、猪肝、青鱼、鲫鱼、墨鱼、鸭、牛肉、田鸡、山楂、乌梅、绿豆、无花果。

  4、白带多:宜吃乌贼、淡菜、蛏子、文蛤、牡蛎、龟、羊胰、雀、海蜇、豇豆、白果、胡桃、莲子、芡实、芹菜。

  5、腰痛:宜吃莲子、核桃肉、薏米、韭菜、梅子、栗子、芋艿、甲鱼、海蜇、蜂乳、鲎、梭子蟹。

  6、水肿:宜吃鲟鱼、石莼、赤豆、玉蜀黍、鲤鱼、鲮鱼、泥鳅、蛤、胰鱼、鸭肉、莴苣、椰子浆。

  7、出血:宜吃鱼翅、黑木耳、海参、鲛鱼、蘑菇、香菇、淡菜、蚕豆。

  8、忌发物,如公鸡等。

  9、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0、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11、忌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韭菜、胡椒、狗肉、姜、桂皮等。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