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血热简介: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是由虫媒RNA病毒引起、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等为特征。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克里米亚-新疆出血热
- 血液血管 颅脑
- 无传染性
- 所有人群
- 身痛,寒战,少尿
- 高血压,低血糖症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射干抗病毒注射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潜伏期2~10日。需注意的地方是,疫区人群有隐性感染、发病后第6天出现中和抗体,两周达高峰,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2. 临床特点有: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全身痛、口渴、呕吐、面与胸部皮肤潮红、球结膜水肿、软腭和颊粘膜出血点、上胸、腋下、背部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鼻衄。热程约1周。热退前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出血现象,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子宫出血等,病程约10~14日。
3.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导致皮肤粘膜以及全身各脏器组织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实质性器官肝、肾上腺,脑垂体等有变性、坏死,腹膜后有胶冻样水肿。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有效牧或野外工作史,有与羊、兔、牛等或急性期病人接触史、蜱类叮咬史等。病程中有明显出血现象和(或)低血压休克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 若具以上各点,则可以确诊。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本病病原体为虫媒RNA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外面有一层囊膜,直径为85~105nm,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本病毒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病毒为同一病毒,对新生的小白鼠,大白鼠,金黄色地鼠均有致病力,并可在乳鼠脑,鸡胚体,地鼠肾,小白鼠肾,乳兔肾及Vero-E6细胞中繁殖和交叉传代,对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等敏感,在pH3.0以下作用90分钟,56℃30分钟均可灭活,低浓度甲醛可使其灭活而保持其抗原性,真空干燥后在4℃可保存数年。
疾病预防:
一、预防:
1.防蜱,灭蜱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莱姆停有一定的驱蜱作用,神州冠,雷达气雾剂和卫害净均有明显的灭蜱效果,隔离病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疾病鉴别:
一、鉴别:
1.本病应与流行性出血热鉴别,流行性出血热有一定流行地区,临床上有明显的肾脏损害和五期经过,血清学试验可以区别。
疾病检查:
一、检查:
1.血象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尿有蛋白,粪便隐血试验大多呈阳性,出血,凝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2.病毒分离,取早期病人血液可分离到病毒。
3.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反向被动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双相免疫扩散试验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