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简介:在肢体骨和筋膜形成的间隔区内,因各种原因造成组织压上升,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甚则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这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间隔综合征,筋膜间隔区综合症,筋膜间隙综合征
- 肌肉 周围神经系统
- 无传染性
-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60-70%
- 所有人群
- 关节疼痛,乏力,头痛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骨科,中医科,急诊科
- 药物治疗
- 1-2个月
- 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 常见药品
- 复方氯唑沙宗片,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1.局部症状:
①疼痛:剧烈疼痛可视为该综合征的最早而且可能是唯一的主诉。
②肤温升高:皮肤略红,肤温稍高。
③肿胀:早期并不显著,但患部有严重压痛,并可感到局部组织张力增高。
④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
⑤肌力变化:肌力初则减弱,进而功能逐渐消失。
⑥患肢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发病时可在其远侧摸清动脉的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若任其发展,肌内压继续升高,远侧脉搏也将逐渐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
2.全身症状:
发热、口渴、心烦、尿黄、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在已发生肌肉坏死的情况下才出现。
疾病病因:
筋膜间隔区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组织压或肌内压。当间隔区的容积突然减小(外部受压)或内容物突然增大(组织肿胀或血肿),则肌内压急剧上升,使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遭受挤压。其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肢体外部受压:创伤骨折后,包扎过紧过久,肢体被重物挤压;昏迷或麻醉时,肢体长时间受自身体重压迫等,使筋膜间隔区容积变小,引起局部缺血。
2.肢体内部组织肿胀:骨折严重移位或巨大血肿,肢体挫伤,毒蛇或虫兽伤害,剧烈运动或长途步行,均可使肢体内部组织肿胀,导致筋膜间隔区内压力升高。
3.大血管受阻:筋膜间隔区内血管受压或受阻而缺血,继而组织发生水肿,使间隔区内压力逐渐增高。形成缺血一水肿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通常缺血30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后,则发生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肌肉挛缩、感觉异常、运动丧失等表现。
疾病预防:
早期诊断极其重要,对临床表现缺乏经验或对此症不完全了解,混淆不可靠的临床体征,延误诊断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寻求有效的诊断方法,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预防其严重性的关键。
疾病鉴别:
注意与小腿动脉及神经损伤相鉴别,小腿动脉损伤临床表现如下:
1.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小腿动脉损伤的常见症状,胫前动脉受阻,足背动脉多消失,而另外两根动脉干受累,由于肢体的反射作用亦可引起胫前动脉的痉挛,而出现足背动脉搏动的减弱或消失。
2.易出现小腿肌间隔症候群:除暴力因素外,动脉损伤后的痉挛及受阻不仅直接造成肌肉及神经支缺血性改变,而且亦加剧了肌间隔内的高压状态,因此小腿肌间隔症候群的发生率明显为高,两者可互为因果而形成恶性循环。
疾病检查:
1.理学检查:
筋膜间隔区组织压测定,如正常前臂筋膜间隔区组织压为1.2kPa,小腿为2kPa,如组织压超过2.67~4kPa者,即须严密观察其变化。当舒张压与组织压之间的差只有1.33~2.67kPa时,则有紧急切开深筋膜的指征。
2.影象学检查:
超声多普勒检查若出现肢体血循环受阻图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参考。
3.实验室检查:
当筋膜间隔区内肌肉发生坏死时,血液化验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严重时尿中出现肌红蛋白,电解质测定可出现高钾低钠等现象。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一般治疗
1.切开减压法:
疑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肢体,不可将其抬高,因为抬高患肢后将降低局部血压,可使症状加重。促使该征形成。确诊后,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即切开深筋膜,解除间隔区内高压,阻断缺血一水肿恶性循环。疗效取决于切开的时间和范围。在时间上,越早越好;在范围上,须将全间隔区肌腹部筋膜充分切开。这样可使间隔区内组织压力下降,防止组织坏死,同时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动脉的血运,使小动脉开放,组织重新获得血流供应,从而消除缺血状态.
(1)切开位置
沿肢体纵轴方向作切口,深部筋膜切口应与皮肤切口一致或略大,以便充分暴露肌肉组织,上臂和前臂均在旁侧作切口,手部在背侧作切口,大腿应在外侧切开,小腿应在前外侧或后内侧切开。
(2)切口范围
应切开每一个受累的肌筋膜间隔区,否则达不到减压的目的。小腿切开减压时,可将腓骨上2/3切除,以便将小腿4个筋膜间隔区充分打开。
(3)切开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①尽量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消灭感染病灶。
②切口创面可用凡士林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或生肌象皮膏加珍珠粉换药。如切口不大,可待其自行愈合或行二期缝合,若创面较大,肉芽新鲜,可采用植皮术以促进愈合。
③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破伤风及气性坏疽。
④切开后伤口不可行加压包扎,以防再度阻断血循环。
⑤注意观察伤口分泌物的颜色,并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以便选用适当抗生素。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辨证论治
1.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根据《伤科补要》的辨证施治原则,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桃仁四物汤、复元通气散.参黄散、复元活血汤、紫金丹等。
①瘀阻脉络型:治宜活血化瘀,疏通脉络。方用圣愈汤加减。
②肝肾亏虚型:治宜补肝益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加减.外治可选用八仙逍遥汤、舒筋活血洗方或旧伤洗剂,熏洗患肢。
(2)理筋手法
轻症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用理筋手法治疗效果较好,重症则疗效欠佳。步骤是先用摩、揉、捏等手法,由浅入深,反复施行3~5分钟,然后逐一揉、捏每个手指或足趾,并被动地做伸指(趾)动作,以患者略感疼痛为度,不宜用暴力强行被动伸指(趾)。继而推、摩、揉腕或踝关节,最后以双手揉搓前臂或小腿,以放松挛缩肌群。
2.练功及牵引疗法:
上肢可用健手协助患手作伸指、伸腕、握拳动作,也可两手相交,掌心向下或向前作翻腕动作。下肢可练习伸趾、屈趾及躁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将患肢置于支架上牵引,亦有一定疗效。每次约半小时左右,如牵引过程中手指发麻或发紫,可放松休息片刻再继续牵引。
疾病护理: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疾病饮食: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桃仁四物汤、复元通气散.参黄散、复元活血汤、紫金丹等。
①瘀阻脉络型:治宜活血化瘀,疏通脉络。方用圣愈汤加减。
②肝肾亏虚型:治宜补肝益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加减.外治可选用八仙逍遥汤、舒筋活血洗方或旧伤洗剂,熏洗患肢。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