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颈动脉体瘤简介:颈动脉体瘤较为罕见,1743年Von haller最早注意到颈动脉体认为是小腺。1891年Marchond报道颈动脉体瘤并手术治疗,术后3日死亡。至1969年共报道500多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多半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有包膜,大小不定,直径约3.5mm,富有血管和神经。供血由颈总动脉小支供给,神经来自颈交感神经节、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颈动脉体瘤肉眼观察肿瘤为红棕色,圆形或卵圆形,有分叶,外有包膜。细胞主要为多边形,胞浆嗜伊红染色,内含很多空泡和微粒体。好发于30~40岁,恶性变率为5%~10%。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颈动脉体副神经瘤
- 颈部 血液血管
- 无传染性
- 40%
- 好发于30~40岁
- 进行性颈部肿块,颈部搏动,颈部粗
- 动脉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瘤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肿瘤科,外科
- 药物、手术治疗
- 1-3个月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内镜
- 常见药品
-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依托泊苷软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随着肿瘤的生长及向不同方向扩展可发生不同的症状。生长慢而小的肿瘤常无症状,或有痛感、压迫感。较大肿瘤压迫神经可有晕厥感、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肿瘤多为单侧,位于颈动脉三角颈总动脉分叉处,胸乳肌的深面,无粘连。肿瘤圆形或卵圆形,血管丰富都可胀缩或有杂音、震颤。因肿瘤附于动脉故常可左右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
二、诊断
颈动脉体瘤术前较难与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常依据辅助检查及术中发现,术后病理诊断。颈动脉体瘤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推压肿块动脉常一并移动。B超、CT可见颈动脉分叉处密度增高阴影。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使动脉显影,如瘤体有较大分支供血,肿块可显影。
1.颈前三角区、下颌角平面颈动脉分叉处肿块,增长缓慢。病体小时多无自觉症状,肿瘤巨大时可伴头晕、头痛和邻近神经受压症状,如舌偏斜、声音嘶哑和霍纳氏综合征等。
2.肿瘤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质韧、界限清、光滑,可左右推移,但上下移动甚微。瘤体内有丰富血窦者,可触及肿块膨胀性搏动和震颤,闻及收缩期杂音,压迫肿块近端颈总动脉,搏动、震颤和杂音消失。
3.动脉造影显示颈总动脉向浅侧移位,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开,肿瘤富于血管且与颈内或颈外动脉交通。既有助于诊断,又有助于手术治疗。
疾病病因:
一、病因
属一种化学感受组织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后面的动脉外膜层内。肿瘤来自副神经节组织的非嗜铬副神经节瘤,故亦称颈动脉体副神经瘤。慢性缺氧有关,在高原地区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慢性低氧刺激,使颈动脉体代偿性增生,最终形成颈动脉体瘤。有家族史者多为双侧发病。
疾病预防:
1.急救(缓解措施):
1.一般主张发现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此瘤因与邻近静脉、动脉等粘等,有时紧紧包绕动脉,血运极丰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为减少或防止脑缺血,尤应严格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即通过指压患侧颈总动脉,阻断其血运,2~4次、日,以改善颅底动脉环侧支循环,逐步由每次阻断分钟至25分钟以上无脑缺血征象,方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法主要有动脉外鞘下肿瘤切除术和肿瘤合并动脉分叉部切除动脉重建术。
3.对老年体弱或无症状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
疾病鉴别:
一、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颈动脉瘤、肋腺囊肿、淋巴瘤、神经纤维瘤等相鉴别。结合Fontaine征及超声、CT提示颈动脉分叉处密度增高阴影,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向浅侧移位,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开,肿瘤血管丰富且与颈内或颈外动脉交通,多可明确诊断。注意结合影像学,B超,血常规,血象,尿等检查结果。
疾病检查:
B超、CT可见颈动脉分叉处密度增高阴影。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使动脉显影,如瘤体有较大分支供血,肿块可显影。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外科颈动脉体瘤一般治疗
一、手术治疗
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此瘤生长缓慢,手术危险性大,较小者可行随访观察,但肿瘤增大,增国手术难度及死亡率。颈动脉体瘤对放疗不敏感,虽使肿瘤缩小,但增加了恶变的可能性,且使手术时分离肿瘤困难。手术治疗的主要问题是颈动脉损伤、出血及颅神经损伤。术前应考虑颈总动脉结扎的问题,进行患侧颈总动脉间歇压迫,增加脑的耐受性。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见有来自颈外动脉分支的和新生的血管分布于肿瘤,用乙醇聚乙烯颗粒栓塞供应肿瘤的颈动脉分支,可减少术中出血。多数肿瘤可自颈总或颈内动脉上剥下,应结扎颈外动脉,尽量避免损伤Ⅸ、Ⅹ、Ⅺ、Ⅻ颅神经。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损伤可结扎或重建,颈总动脉结扎的死亡率为30%~50%。
1.一般主张发现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此瘤因与邻近静脉、动脉等粘等,有时紧紧包绕动脉,血运极丰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为减少或防止脑缺血,尤应严格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即通过指压患侧颈总动脉,阻断其血运,2~4次、日,以改善颅底动脉环侧支循环,逐步由每次阻断分钟至25分钟以上无脑缺血征象,方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法主要有动脉外鞘下肿瘤切除术和肿瘤合并动脉分叉部切除动脉重建术。
3.对老年体弱或无症状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
外科颈动脉体瘤辨证论治
1.中医偏方:
1)八宝粥
材料:党参、白术各15克,茯苓、怀山药、芡实、莲子、苡米各5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莲子去心,诸药加水适量,煮30分钟,滤去党参、白术药渣,加糯米、白糖煲粥。
功效:补益中气。适用于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下降,不思饮食,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多汗,食后腹胀,大便稀溏等。
2)参茸炖龟
材料:龟肉500克,人参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龟宰杀,去头、爪及内脏,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同放入锅中,加生姜、清水等,开水后去浮沫,加料酒大油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味精适量。
功效:益气温阳,养阴填精。适用于肿瘤病人阳气虚弱及化、放疗后红、白细胞下降等。表现为体弱气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
3)枸杞甲鱼汤
材料:甲鱼300克,枸杞子30克,熟地黄15克,北黄芪10克,调料适量。
制法:甲鱼宰杀,去甲壳、头、爪,洗净、切块,放砂锅内,加清水及布包诸药,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至甲鱼肉熟透,去药包,调入食盐、味精适量。
功效:益气养阴。适用于肿瘤病人气阴不足及化、放疗后红、白细胞下降等。表现为形瘦乏力,口干,盗汗,腰膝酸软等。
4)八珍鸡汤
材料:母鸡1000克,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甘草各6克,党参、茯苓各10克,生姜3片,调料适量。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布包)及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调入食盐、胡椒粉、味精即成。
功效:气血双补。适用于肿瘤病人手术及放、化疗后红、白细胞下降等。表现为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
5)归参炖鸡
材料:母鸡500克,当归10克,三七参10克,调味适量。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布包)及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袋,调入食盐、胡椒粉、味精即成。
功效:活血补血。适用于肿瘤以血瘀为主要见证者。表现为肋下或局部肿块,质硬,疼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细涩等。
6)菱粉苡米粥
材料:菱角粉50克,苡米50克,山药100克,糯米100克,佩兰叶10克,浙贝粉10克。
制法:山药切片,苡米水泡开,佩兰叶布包泡开,加入糯米、冷水烧开,再加入菱角粉和浙贝粉调匀,煲粥。
功效:祛痰利湿。适用于肿瘤痰湿较重者。表现为食欲不振,痰多口粘,胸脘痞闷,身重乏力,苔白厚,脉滑等。
7)蛇莲肉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苡米、半枝莲各20克,猪瘦肉100克,调味适量。
制法:将猪肉洗净,切小块,苡米泡开,余药布包。将猪肉、药包加清水适量煮开后,转文火炖至肉熟,去药渣,调入药末及食盐、味精。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适用于癌毒炽盛患者。表现为癌性发热,烦渴,小便短赤等
疾病护理:
外科颈动脉体瘤一般护理
1、忌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烟雾会给周围人群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应彻底杜绝烟草。
2、忌寒凉食物:寒冷食物会刺激肠胃,所以为了更好的恢复,应少吃或不吃。
3、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疾病饮食:
外科颈动脉体瘤饮食原则
1.外科颈动脉体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软坚类食品 海产品中的海蜇、海带、紫菜、淡菜、海参、鲍鱼等。河产品中莼紫,也能软坚。甲鱼、乌龟,也有软坚作用,还有一定清热作用和滋阴作用。
2)活血类食品 中医认为,不少肿瘤可表现为血瘀。治疗采用活血化瘀药。蟹能解结散血,对于有血瘀的癌肿,甚为适合。蟹爪、蟹壳也有破血功能。山楂可以帮助消化,也有活血作用。
3)理气类食品 如橘皮、金橘、佛手、柠檬皮等。
4)消导类食品 萝卜能消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