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老年人心房扑动

老年人心房扑动

(老年心房扑动)

老年人心房扑动简介:心房扑动可以认为是在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min且呈规则时,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盐酸普罗帕酮胶囊,地高辛口服溶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1.心房扑动呈1∶1下传时(多在婴幼儿发生)可使心室率快达250次/min左右,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甚至心源性休克。

  2.颈静脉搏动快于心室率。

  3.压迫颈动脉窦可加重房室传导阻滞而暂时使心室率减慢。

  4.心脏听诊,最常见的是快而规则的心率,150次/min左右,房室比例为2∶1下传。当房室比例呈3∶1或4∶1下传时,则心率减慢,此时仔细听诊可听到快而低的心房收缩音。

  确诊的主要手段仍应依靠心电图,其特征为:①心电图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整齐呈锯齿状F波,频率250~350次/min。常见的房扑多为2∶1传导;②以心电图特征可分为2型:Ⅰ型:扑动波频率300次/min左右,Ⅱ、Ⅲ、aVF导联F波为负向。Ⅱ型:扑动波频率250次/min,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起搏治疗可终止Ⅰ型,对Ⅱ型无效;③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应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肺栓塞、病态窦房结等。

  二、发病机制

  环行激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心房扑动是冲动在心房内环形运动的结果。也有人用乌头碱使心肌的自律性异常增高引起房扑或房颤。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老年人房颤与房扑绝大多数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低血钾、急性肺部感染或洋地黄中毒等,因此,应首先查清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一般在房颤或房扑发作前,先出现频繁房早,应予以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房颤或房扑。对于反复频繁发作者,可摸索适当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最小剂量予以长期维持,防止复发。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房扑应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房扑有原发疾病如风心病,肺心病感染者,血白细胞可升高。

  肺心病者有肺部感染,X线可见异常。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老年人心房扑动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同步直流电复律 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者或伴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紧急复律者,呈1∶1房室传导心室率达200次/min以上者,应首选电转复,一般用50~100Ws,成功率几乎100%。

  2.心室率过快可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静脉注射,可先变为房颤,再转复窦性心律。

  3.胺碘酮静脉注射或口服,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4. 普罗帕酮(心律平)、奎尼丁、丙吡胺(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氟卡尼等对转复房扑及预防房扑发作均有较好疗效。

  5.个别慢性房扑用上述方法不能复律者,可口服洋地黄或维拉帕米(异搏定)(除外心衰)控制心室率。

  二、预后

  偶尔短暂发作又无明显不适者预后良好,亦不需治疗。持久房颤,心率较快,心脏基础较差如AMI或并发难治性心衰者则预后较差。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老年人心房扑动一般护理

  1、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老年人心房扑动饮食原则

  对于房扑的情况是需要注意在饮食方面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优质的蛋白质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避免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避免喝浓茶。避免熬夜,注意多休息,避免情绪变化太大,避免受凉。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