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粘液腺囊肿

粘液腺囊肿

粘液腺囊肿简介:粘液腺囊肿为口腔粘膜常见病,是由于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而形成的浅表囊肿。主要是因轻微的外伤使唾液腺导管破裂;涎液蛋白溢入组织内所致,其次可能是粘液腺导管被阻塞;粘液滞留使腺导管扩展而成,常发生于唇粘膜,其次为颊粘膜,舌腹粘膜,而以下唇较多见。临床表现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约黄豆大小,呈半透明的无痛小疱。破裂后可流出粘液,肿胀消退,但不久又可复发。多次复发后,囊肿表面常因疤痕而呈灰白色。治疗常以外科手术切除法和碘酊注入疗法。粘液腺囊肿可发生于三对大涎腺及所有小涎腺,有潴留性囊肿及先天性囊肿两种类型,潴留性囊肿最多见,其常发生于舌下腺及小涎腺,其次为腮腺,颌下腺囊肿非常少见,是由于导管缩窄,或肿瘤、牙结石、损伤、寄生虫等造成导管阻塞所致,这种情况是一种间断的阻塞,在没有炎症时,导管的近心端腺泡扩张,形成潴留囊肿。先天性囊肿多见于腮腺,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深部组织内的上皮成分发展而成,发生于小涎腺的潴留囊肿称为粘液腺囊肿,发生于其余涎腺的囊肿则按其发病部位命名,即舌下腺囊肿、颌下腺囊肿及腮腺囊肿。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康德乐大药房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粘液腺囊肿症状

  1.有反复发作,口腔粘膜下小的透明小泡状肿物,泡内容物为粘稠的蛋清状液;有局部咬伤史。破裂后流出透明五色粘液史。初次发作者可无此病史。

  2.好发于下唇、舌尖、舌下以及颊粘膜,呈淡蓝色柔软状肿块,境界清楚,基底部可活动,有时突出表面呈鱼泡状,一般直径在0.5—lcm左右。

  3.大涎腺囊肿:为发病部位处于口腔颌面部相应大涎腺部位,表现为该部位的肿胀及阻塞症状,导管口分泌功能异常。舌下腺囊肿穿刺抽出蛋清状粘稠液;颌下腺及腮腺囊肿穿刺抽出液体较为稀薄;抽出液淀粉酶试验阳性。

  4.病理学诊断证实。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粘液腺囊肿病因

  粘液囊肿又称粘液腺囊肿,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摩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粘液腺囊肿预防

  粘液腺囊肿为一种良性病变,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涎腺导管阻塞、涎液潴留。所以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损伤,保持口腔卫生。本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应将发病之腺体同时摘除,因其发病原因就是腺体导管的损伤或阻塞,如果手术后遗留有受损腺体,则难免再次出现涎液潴留,囊肿复发。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CT检查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检查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2.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以进行确诊。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破溃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粘液腺囊肿一般治疗

  粘液腺囊肿西医治疗

  1.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与粘膜无粘连者。

  2.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多次复发或局部疤痕,囊肿与粘膜有粘连者。

  3.不愿意手术者,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后再抽出碘酊,使囊肿纤维化。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