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简介: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多见于肥胖婴儿,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婴儿湿疹,胎敛疮,湿饮疮,干敛疮,湿饮疮
- 皮肤
- 无传染性
- 一般经过治疗98%都能有效治疗。
- 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 黄色发亮结痂,剧痒,红斑样皮疹
- 丘疹性荨麻疹,牛痘样水疱病,新生儿脓疱病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儿科,皮肤科,中医科
- 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 周期2-3个月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 皮肤病理检查,皮肤试验
- 常见药品
- 脂肪乳注射液(C14~24),脂肪乳注射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有多种形态。在面部者,初为散在的丘疹、红斑;在眉部、头皮的,常伴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
症状轻的表现为浅红斑片,有少量脱屑;严重的发展为红斑长有水疱,甚至糜烂、渗出、浸淫成片,并会不断扩散蔓延。过多摩擦、搔抓、洗烫,加重糜烂、渗出。皮肤破损容易继发感染,周围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全身的症状,如:发热,胃口差,大便干结,小便赤黄。发病时常会有阵发性剧烈的瘙痒,遇暖更严重。并且该病容易复发。
发病部位:先发于面部,常开始于两颊,多以对称分布,渐侵至整个头面部,如额部、眉间、头皮等地方。严重者可扩散颈部、肩胛部、甚至四肢、全身。
发病时间:多在出生1-3个月,1-2岁减轻及痊愈。
分类:根据发病年龄、部位、季节分别为三类
(1) 脂溢型:多为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发于颊部、前额、眉间。症状为皮肤潮红,覆有黄色油腻的痂,痂顶有黄浆液性。之后扩散到后颈,颏下,腋及腹股沟,表现为潮红、擦烂及渗出。可以通过6个月饮食改变而自愈
(2) 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的婴儿,两颊可见对称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红斑及,连成片状。水疱会破溃、渗出、结痂。抓痒严重时,会有出带血迹的抓痕,造成鲜红色湿烂面。严重者可以扩散到全脸或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3) 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的瘦弱小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也有长在四肢、躯干外侧。皮肤红肿,有斑片状密集小丘疹,伴有鳞屑结痂及硬性糠皮样脱屑,无渗出。由于会引起阵发性剧烈的瘙痒,导致婴儿睡眠不安、哭闹。当转为慢性时,长期抓痒,皮肤表面有抓痕、皲裂或结血痂,造成为轻度浸润肥厚。
疾病病因:
一、直接病因
引起宝宝湿疹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的宝宝就容易发生湿疹。
大约20%的婴儿会对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现象,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湿疹,严重者可出现腹泻, 甚至便血。一般婴儿只是对牛奶蛋白不耐受,但个别孩子对母乳蛋白也不耐受。这种不耐受表现多于生后1~2月开始,逐渐加重。生后4个月左右往往达到高峰。 随着辅食的添加,情况多开始好转,一般2岁左右逐渐消失。但有些孩子皮疹会越来越重,今后出现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甚至过敏性哮喘。
二、诱发因素
发生了湿疹的宝宝,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制 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可以刺激宝宝的湿 疹反复发生或加重。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好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蛲虫感染,称为蛲虫湿疹。
疾病预防:
一、预防
1.衣着
①避免穿化纤或毛织的衣服,最好穿棉质衣服。冬天需羊毛衣物,应该先穿棉质衣服,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穿夏天应选择吸汗、透气的衣服,并且在出汗后马上更换。
②避免使用强烈洗衣粉洗衣服
③穿衣要适量,不宜过多。
2.饮食
①避免喂食过多,造成消化不良,损伤脾胃
②避免吃会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者可以尝试喂食少量,慢慢加量,让小儿逐步适应。若对牛奶过敏,食前时应多煮沸几次,或者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来替代。并且不应往牛奶中加过多的糖。
③应该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同时避免使用含防腐剂或人工色素的食物。
3.居住
①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宜过热
②保持清洁,定时清洁,减少细菌真菌等变应原,减少室内尘埃飞扬。
③避免给毛毛公仔作玩具
④尽量避免饲养有毛的宠物及种植花粉的植物
4.在行为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避免在猛烈太阳下进行户外活动
②避免过热,出汗过多。出汗后应马上用毛巾擦干。
5.不宜接种牛痘。
疾病鉴别:
一、鉴别
麻疹症状为
1、潜伏期末
有低热
2、前驱期
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并会日渐加重。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起病第2~3日出现麻疹粘膜斑,即在口腔双侧近臼齿颊粘膜或下唇内侧、牙龈粘膜及上颚处出现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之后粘膜斑增多并融合,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3、出疹期
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并在耳后发际出现皮疹,之后快速扩张到面颈部,一日内可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4、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顺序退去,但2~3周内原处仍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减轻。
疾病检查:
1.真菌培养检查
真菌培养检查是对真菌进行培养并对真菌的菌属进行鉴定,进而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法。
2.皮损
可见面颊部出现高出皮肤表面的丘形的红疹,之后蔓延到额、颈、胸部。有的红疹变为水疱,破溃后有水液渗出,最后结成黄色痂皮。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糜烂、渗液、黄色痂皮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奶癣患者?
疾病治疗: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