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弥散障碍简介:肺泡与血流经肺泡-毛细血管膜(下简称肺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一个物理性弥散过程。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弥散量取决于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肺泡的面积与厚度和气体的弥散常数。弥散常数又与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相关。此外,气体总弥散量还决定于血液与肺泡接触的时间。弥散量的大小,取决于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弥散面积、距离、时间、气体分子量及其在弥散介质中的溶解度。肺气肿及其他肺组织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时可引起弥散功能降低。临床上当肺部病变产生弥散功能障碍时,常同时有明显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后果均导致缺氧。

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一)肺泡膜面积减少:正常成人肺泡总面积约为80m2,静息呼吸时参与换气的肺泡表面积约仅35~40m2,运动时增加。由于储备量大,因此只有当肺泡膜面积极度减少时,才会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可见于肺实变、肺不胀、肺叶切除等时。
(二)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膜的薄部为气体交换的部位,它是由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及二者共有的基底膜所构成,其厚度小于1μm。虽然气体从 肺泡腔到达红细胞内还需经过肺泡表面的液体层、管内血浆层和红细胞膜,但总厚度也不到5μm.故正常气体交换是很快的。当肺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纤维 化、肺泡毛细血管扩张或稀血症导致血浆层变厚等时,都可因肺泡膜通透性降低或弥散距离增宽而影响气体弥散。
(三)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过短:正常静息时,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时间约为0.75sec,由于肺泡膜很薄,与血液的接触面又广,故只需 0.25sec血红蛋白即可完全氧合。当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时间过短时,气体弥散量将下降。上述肺泡膜面积减少和厚度增加的病人,虽然肺毛细血管血液 中氧分压上升较慢,但一般在静息时肺内气体交换仍可达到平衡,因而不致产生低氧血症,往往只是在体力负荷增大时,才会因为血流加快,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缩 短而发生明显的弥散障碍,从而引起低氧血症。目前认为肺泡膜病变时发生呼吸衰竭,主要还是因为存在着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缘故。
就诊指南
就诊指南:
气体弥散障碍就诊指南针对气体弥散障碍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气体弥散障碍挂什么科室的号?气体弥散障碍可能患上什么疾病?与气体弥散障碍容易混淆的症状?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等等。气体弥散障碍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气体弥散障碍患者就医,解决气体弥散障碍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建议就诊科室
- 呼吸内科
- 可能疾病
- 1、 肺气肿,可能伴随咳嗽、肺源性呼吸困难、呼气时两颊鼓起和缩唇等症状,应去呼吸内科或心胸外科就诊。
- 2、 肺水肿,可能伴随端坐呼吸、呼吸困难、湿啰音等症状,应去呼吸内科就诊。
- 3、 阻塞性肺气肿,可能伴随桶状胸、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去呼吸内科就诊。
- 4、 支气管扩张,可能伴随咳嗽、脓痰、胸闷等症状,应去呼吸内科就诊。
- 5、 小儿呼吸衰竭,可能伴随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去儿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 相关检查
- 1、肺弥散功能,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 2、肺通气显像,肺通气显像用于了解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及各种肺疾病的通气功能,也可用于估价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的局部肺通气功能,以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常常与肺灌注显像配合,用于肺栓塞和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3、肺活检,肺活检用于肺周边部病变或弥散性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