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震颤简介:心脏震颤是指用手掌根部触及到的一种细微的颤动,酷似猫的喘息,故也称为“猫喘”,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征之一。用手掌分别置于病人的胸骨上窝、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3、4、5肋间、心尖区及甲状腺等部位,触到一种犹如猫呼吸时在其气管附近触摸到的感觉,即为震颤。胸壁较薄者,当心搏过强时常在其心尖部出现一种正常的收缩期搏动,不应误为震颤。不论在什么部位发现震颤,均表示该部位有严重的狭窄或动静脉分流,正常的心脏是不会出现震颤的。所以震颤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狭窄时。

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一)收缩期震颤
1、主动脉瓣狭窄
2、肺动脉瓣狭窄
3、室间隔缺损
4、法洛三联症
5、永存房室共道
(二)舒张期震颤
1、二尖瓣狭窄
2、三尖瓣狭窄
(三)连续性震颤
1、主动脉导管未闭
2、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机 理
震颤是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阔的部位所产生的湍流场,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震颤的强度与瓣膜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及心脏两腔室之间压力差的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瓣膜狭窄程度越重,血流速度越快,压力差越大,则震颤越强、但在瓣膜过度狭窄时震颤反而减弱甚至消失。
就诊指南
就诊指南:
心脏震颤就诊指南针对心脏震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心脏震颤挂什么科室的号?心脏震颤可能患上什么疾病?与心脏震颤容易混淆的症状?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等等。心脏震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心脏震颤患者就医,解决心脏震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建议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内科
- 可能疾病
- 1、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可能伴随劳力性晕厥、脓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去心血管内科或心胸外科就诊。
- 2、 室间隔膜部瘤,可能伴随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震颤等症状,应去心胸外科或普外科就诊。
- 3、 血色病性心肌病,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去心血管内科或心胸外科就诊。
- 4、 心厥,可能伴随呼吸困难、抽搐、头晕等症状,应去中医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
- 相关检查
- 1、血清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A-Ⅰ(ApoA-Ⅰ)检查可了解体内脂蛋白的情况,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辅助意义。
- 2、心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可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变化,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心脏血管病方法。
- 3、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对心脏疾病有诊断意义。
- 4、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测量血流方向,血流性质,血流速度,血流量,异常血流束的途径,异常血流束可协助二维超声心动图,明确结构异常的部位及走行,确定异常分流时相。
- 5、尿维生素B1,尿维生素B1(VitB1,VB1)检查可了解体内维生素B1量的情况,了解有无维生素B1的缺乏状况。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