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名。单基因病类 型之一。指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按显性遗传规律所发之病。所谓狭隘性,即无论致病 基因为纯合状态(两个等位基因都是致病因)或杂合基因(等位基因中一个是致病基因,另一 个是正常基因)都能导致发病。机体从上代的生殖细胞中获得带有致病基因的常染色体时 ,就能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大多数为显性基因杂合状态(杂合子)。若为纯合状 态(纯合子)则病情严重,常致死(流产、死胎或新生儿期死亡)。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康德乐大药房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症状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征是:

  ①每代都有患者出现,在连续世代中呈垂直分布。

  ②遗传无性别差异,男女受累机会相 同。

  ③双亲中有一患者,则子代中发病几率为50%,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中发病率为75%。

  ④患者子代中正常者,则其不携带致病基因。

  ⑤患者的双亲中必有患者,除非病性轻微未被 发现或患者系新的基因突变所致。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因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按显性遗传规律所发之病。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预防

  1、婚前健康检查

已确定恋爱关系的男女,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之前应做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尤其要注意的是,避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有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和各种遗传病等比非近亲结婚的要多出好几倍。

  2、孕前遗传咨询

男女双方或一方,如果亲属中有遗传病患者,担心婚后是否会生出同样遗传病患儿,应咨询他们能否结婚,如果结婚后果是否很严重;双方中一方患有某种疾病,但不知是否遗传病,可否结婚,传给后代的机会如何?医生会对此作出明确的诊断,并且告知合理的处理方法。

  3、产前筛查避免患儿出生

产前筛查主要是针对一些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的疾病,其目的是防止有缺陷患儿的出生。一般在怀孕16周-20周的时候进行,抽孕妇的外周血2-3毫升检查,如果发现高危可能性(高危因素超过1/270),则需进一步抽羊水培养,确诊。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鉴别诊断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utosoml recessive inheritabledisease)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其特点是:

  ①患者是致病基因的纯合体,其父母不一定发病,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杂合体)。

  ②患者的兄弟姐妹中,约有1/4的人患病,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

  ③家族中不出现连续几代遗传,患者的双亲、远祖及旁系亲属中一般无同样的病人。

  ④近亲结婚时,子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通俗的来讲,人体中每个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有22对,每对染色体的DNA上有无数的基因片段。每个基因片段由两个基因组成。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当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者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显性性状;而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表现出来的就是隐性性状。而一般的遗传病都是隐性性状,所以遗传病就是常染色体的阴性形状表现出来的是遗传病。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bledisease)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因而有如下特点:

  ①只要体内有一个致病基因存在,就会发病。双亲之一是患者,就会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子女中半数可能发病。若双亲都是患者,其子女有3/4的可能发病(双亲均为杂合体,子代中纯合体患病占1/4,杂合体患病占1/2,纯合体正常占1/4,设致病基因为A,则Aa*Aa=1/4AA(纯合患病) 2/4Aa(杂合患病) 1/4aa(正常)),若患者为致病基因的纯合体,子女全部发病。

  ②此病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

  ③在一个患者的家族中,可以连续几代出现此病患者。但有时因内外环境的改变,致病基因的作用不一定表现(外显不全),一些本应发病的患者可以成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而他们的子女仍有1/2的可能发病,出现隔代遗传。

  ④无病的子女与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一般不再有此病。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检查

  (一)系谱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基础

  系谱是用以表明某种疾病在患者家族各成员中发病情况的图解。临床遗传工作者不仅要绘制系谱,熟悉系谱中常用的符号,而且还应掌握根据系谱特点来判断其遗传方式的基本技能。一个完整、清楚的系谱不仅有利于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是否为遗传病,而且还可以依次判断此病属于哪种遗传方式,区分某些表型相似的遗传病,以及同一种遗传病的不同类型。此外,还可以为此家庭保留一份遗传病的宝贵资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尽可能地从患者及其家属中获得完整、详细、准确、可靠的资料,以便所绘系谱能准确反映出家系的发病特点。所以做好家系中系谱分析是诊断遗传病的基础。

  (二)染色体检查(核型分析)的适应症

  核型分析是确定染色体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采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能准确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综合症,而且通过显带,特别是高分辨显带技术,可以对各种结构异常,包括微畸变综合症作出准确诊断。

  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必须掌握适应症,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一般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进行染色体检查:

  1.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和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皮肤纹理异常者;

  2.可疑为先天愚型的个体及其双亲;

  3.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者;

  4.家庭中有多个相似的多发畸形的个体;

  5.原发性闭经和不孕的女性;

  6.男性不育、无精子症的个体;

  7.有反复流产、死胎史的夫妇。

  (三)性染色质检查的意义

  具有两条X染色体的正常女性,在间期细胞(如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绒毛细胞、羊水脱落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参加日常的代谢活动;另一条X染色体失活,浓缩形成一个直径为l mm的小体,即称性染色质或称X染色质。将这些间质细胞制片染色后,即可在许多间期核中看到这种浓染的X染色质。如果一位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性畸形患者,如Turner综合症(45·x)患者,则问期核中没有x染色质。而x三体女患者(47·XXX)则有两个x染色质,正常男性(46·XY)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也没有X染色质,但外表男性的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的患者(47·XXY),却有一个染色质。

  正常男性的间期核中虽没有X染色质,但在男性的间期细胞核中,其X染色体的长臂部分的异染色区,可被荧光染料(盐酸喹叮因)特异性着色,而显示出一个代表Y染色体存在的强荧光亮点,即Y染色质。正常女性没有Y染色质,而47·XYY的性畸形患者却有两个Y染色质。

  所以,检查间质期细胞核中有无X染色质或Y染色质,不仅可以鉴定性别(包括产前诊断),而且还可根据其x染色质或x染色质的数目,对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所致的性畸形患者作出诊断。由于x染色质和Y染色质标本制作和检查技术较染色体检查简便,所以,它是对性畸形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前的快速诊断方法。

  (四)代谢水平的诊断

  根据代谢过程发生紊乱以后,其中间产物、底物、最终产物以及次一次生物化学代谢产物就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规律,可检测这些代谢产物的质和量的异常情况以作诊断。例如对苯丙酮尿症患者,可根据其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增高和尿液中含有苯丙酮酸而作出诊断。

  (五)酶和蛋白质水平的诊断

  酶和蛋白质是基因的产物。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病,主要是特定的酶和蛋白质的质和量变异的结果。所以目前对蛋白质和酶的定法、定量分析是确诊某些单基因病的主要方法,随着生化技术的改进,不仅可以对酶活性增减或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直接测定,而且还可以对酶和蛋白质的变型作出鉴别诊断。

  (六)基因水平诊断

  基因诊断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现已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产前诊断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重组DNA技术,由于对异常基因的结构进行直接分析或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连锁的基因缺陷进行分析,就使得在不知道发病机理、不知道致病基因产物是什么的情况下,可通过直接检查基因(DNA)的结构,而作出产前或发病前的早期诊断。基因诊断的另一优点是取材不受细胞类型的限制,不论是淋巴细胞、羊水脱落细胞还是绒毛细胞,只要取到一小部分组织或胚胎细胞后,提取DNA进行结构分析即可作出诊断,而且对各种遗传病的检测方法一致,便于实际应用。现在已有10多种严重遗传病可用基因诊断技术作出产前诊断。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般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西医治疗

  1.饮食治疗

  某些遗传病可通过控制饮食达到阻止疾病发生的目的,从而收到治疗效果。如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而致病,可出现患儿智力低下或成为白痴。可是如果诊断准确,在早期最好在出生后7-10天开始着手防治,在出生后3个月内,给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马铃薯、羊肉等,则可促使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等到孩子长大上学时,再适当放宽对饮食的限制。

  又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5%的人患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庆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类病人对蚕豆尤其敏感,进食蚕豆后即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故又称“蚕豆病”。对这类患者应严格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同时,这种病还可引起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和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故平时用药必须慎重。

  2.药物治疗

  药物在遗传病的治疗中往往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痛苦。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止痛剂以减轻病员疼痛。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如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体内铜代谢障碍,使血内铜的水平升高,导致胎儿畸形。可以服用促进铜排泄的药物,同时限制食用含铜的食物,以保持体内铜的正常水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手术治疗

  手术矫治指采用手术切除某些器官或对某些具有形态缺陷的器官进行手术修补的方法。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明显增高,红细胞呈球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脾脏的脾窦时极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以实施脾切除术,脾切除后虽然不能改变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但却可以延长红细胞的寿命,获得治疗效果。对于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过手术矫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只要将患者腋下分泌过旺的腺体剜掉,即可消除病患。

  4.基因疗法

  基因治疗遗传是一种根本的、有希望的方法。人类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像“虾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样,向别的生物借用。即 向基因发生缺陷的细胞注入正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数十万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时必须制备出相应的正常基因,然后将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内替代缺陷基因,并能够进行正常的表达作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之中。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来的现阶段,遗传病中能够用上述几种简单方法进行治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那些致病基因将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规律传递给患者的子孙后代。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