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

(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简介:大疱性鼓膜炎(myringitis bullosa)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myringitis bullosa hemorrhagic),是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的急性炎症,多为单侧性。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颗粒,一次性载液抗菌器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突感剧烈耳痛、耳闷胀感或轻度听力障碍。检查可见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轻者血疱内液体可被吸收而附薄痂。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般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多与流感流行有关。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入侵。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主要与急性中耳炎鉴别。①急性中耳炎虽然鼓膜急性充血,但一般无血疱形成。②急性中耳炎主要病变部位在中耳,大疱性鼓膜炎主要病变在鼓膜。③急性中耳炎与咽鼓管病变关系不密切。④急性中耳炎主要用抗生素治疗,而大疱性鼓膜炎主要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患者多有流感病史,并有鼓膜或邻近外耳道皮肤出现血疱,即可诊断。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大疱性鼓膜炎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为缓解耳痛,防止感染。耳痛剧烈者,可在无菌操作下挑破血疱,酌情服用止痛剂。耳部行透热疗法以促进液体吸收。大疱未破时予1-3%酚甘油滴耳;大疱破后可滴0.5%金霉素甘油。服用抗病毒剂,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大疱性鼓膜炎辨证论治

  1.中医疗法:

  一、辨证选方

  内外火毒灼伤耳膜

  治法:泻火解毒,清肝凉血。

  方药: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生地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柴胡10g,黄芩10g,山栀子10g,天花粉15g,防风10g,牛蒡子10g,连翘10g,甘草3g。便秘加酒军、玄明粉以通腑泻热。

  二、其他疗法

  1.挑破血疱:以三棱针挑破疱壁,或用注射器针头穿破抽吸,应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染毒。

  2.滴耳

  (1)黄连滴耳液:黄连120g,枯矾45g,甘油1000ml,冰片0.6g,先将黄连水煎二次,浓缩为1000ml滤过液,加入枯矾再滤,然后加入甘油,冰片即成。

  (2)复方细辛液:荜茇3g,白芷3g,细辛3g,花椒3g,高良姜3g,冰片3g。研细末后置60%酒精30ml中浸泡1~2日,过滤备用。每日滴耳3次,每次1~3滴。

  3.耳部热敷:耳部热敷或透热疗法,可促进疱液吸收,加速血疱消退。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大疱性鼓膜炎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大疱性鼓膜炎饮食原则

  1.大疱性鼓膜炎吃以下这些食物对身体好:

  2.大疱性鼓膜炎最好不要吃以下这些食物:

  生、冷食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