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简介: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rin-thrombocytopenia- thrombo- genesis syndrome),近年来肝素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普及,其适应证也在增加,然而在应用肝素后大约有2%~30%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临床出现出血和血栓栓塞等一组症候群,被称为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
- 血液血管
- 无传染性
- 5%
- 儿童人群
- 出血倾向,静脉栓塞,微血栓形成
- 肺动脉高压,心肌梗塞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儿科,血液科
- 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 3-10天
-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血浆肝素,心电图,胸部平片
- 常见药品
- 硫唑嘌呤片,硫唑嘌呤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症状
有应用肝素史,在应用肝素后2~14天,多为5天后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和静脉、动脉血栓形成,可表现肺栓塞或累及冠状血管,脑及胃肠道动脉的相应症状,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二、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诊断
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并能除外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于血小板减少的同时若伴有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本病征做出肯定性诊断。若能测定患者血清中肝素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因子或血清素释放试验,诊断就更为可靠。
疾病病因:
一、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发病原因
本病征的发病原因与肝素的使用有关。
二、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发病机制
本病征在使用肝素后发生,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系免疫机制所致,因为肝素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能与肝素和血小板结合,激活补体,使血小板合成血栓烷A2并释出ADP等使血小板聚集,同时还释出血小板第Ⅲ、第Ⅳ因子,参与内源系统凝血并有抗肝素作用。肝素还具有抗血管内皮合成前列环素(PGI2)作用、小剂量肝素可阻断蛋白C的激活,均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此外,肝素不纯也是一种可能因素。目前观察的结果,从猪制备的肝素使用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几率为0%~8.2%,而牛肺制备的肝素可高达7.5%~26%,是制剂纯度抑或其他原因尚在探讨之中。
疾病预防: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预防
提高对本症的认识,使用肝素过程中应注意鉴别。
疾病鉴别: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鉴别
与DTC相鉴别。
疾病检查: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检查
1.血小板减少
血液检查外周血血小板显著减少,再用肝素后,血小板再次减少。
2.血小板聚集因子
肝素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因子,在血小板减少的同时即可出现,并持续数月,是一种较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阳性率约70%。
3.血清素释放试验
血清素释放试验虽较敏感而特异,但较繁杂,要求很高,难以推广。
根据临床选择X线胸片、心电图、CT、造影等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一般治疗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西医治疗
1.治疗
应立即停用肝素,换用其他抗凝治疗。有血栓形成者可动脉内注射尿激酶。
2.预后
本病征必须当机立断地进行处理,否则可危及生命。
疾病护理: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一般护理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疾病饮食: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饮食原则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饮食保健
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宜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果,忌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