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病毒性肌炎,流行性感冒肌炎)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简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肌炎,又称儿童急性短暂肌炎、病毒性肌炎、流行性感冒肌炎等。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利巴韦林喷剂,小儿解表颗粒,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患儿平素均身体健康,病初均有发热,流涕,鼻塞,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3 d~7 d,或有腹泻,患儿于夜间睡醒晨起突然出现双小腿肌肉疼痛,肌痛以小腿肌肉为主,双侧多于单侧,大腿肌肉次之,偶可累及颈部,肩胛部及上肢,肌痛多为钝痛,常在运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行走困难或拒绝行走,查体双小腿肌肉有触痛,但无皮肤感觉异常,外观无红肿,神经系统病理征均呈阴性,治疗后肌痛恢复较快,迅速消失,本本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4天。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病毒感染(85%):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首先由Lundbeng于(1957年报道)在瑞士儿童中发现,本病可能是一种与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型或B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3型等,特别是B族流感病毒感染相关,近年报道与EB病毒,HIV病毒等相关,国外文献报道BACM的A,B流感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5%和33.9。

  2.免疫力低下(15%):

  儿童由于机体发育,免疫力发育并不完善,所以在易感环境中属于易感人群。某些免疫系统疾病病人也属于易感人群。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家长要加强对小孩的注意,当有发热,咳嗽,流涕,咽痛不适或腹泻等症状时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一、鉴别: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流感过程中所见的肌痛:流感初期出现肌痛为酸痛,乏力且疼痛广泛,部位不固定,CK无显著升高;流行性肌痛: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特征性表现在发热头痛前驱期症状后出现突发的胸部两侧或膈肌附着处剧烈难忍的发作性疼痛,深吸气或体位改变后可使疼痛加剧;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进展缓慢,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近端肌群,往往并发皮肤损害,无严重肌痛和触痛;急性肌红蛋白尿症:多急性起病,发生于病毒感染的高热期,表现为严重肌痛和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触痛明显,尿呈酱油色,尿隐血试验呈阴性,尿中有肌红蛋白,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肌活检可见肌纤维坏死,有时伴有吞噬现象,一般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预后差。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肌酸激酶

周围血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周围血象均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均高,范围在394 u/L~2 759 u/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L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也有轻度升高,但以CK升高明显。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

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4、有无鼻塞、肌痛、发烧等伴随症状?

5、大便、睡眠情况。

6、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7、治疗情况如何?

8、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治疗主要是以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以及抗病毒、营养肌肉等综合治疗为主。

  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肌痛明显或肌酶显著增高者短期服用强的松1mg/(kg?日),2-3天,肌痛消失,行走正常。

  3.抗病毒治疗方案:病毒唑或双黄连为主,辅以维生素B1、B6,维生素C等治疗,若还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加青霉素钠综合治疗治疗。静脉点滴炎琥宁针剂或喜炎平针剂、能量合剂补充ATP及静脉点滴钙剂(葡萄糖酸钙针)治疗。

  4.情况较重者给予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等激素治疗。氢化考的松3mg/(kg?d)×(3~5d)静脉点滴,后改为强的松1~1.5mg/(kg?d)×(3~5d)],总疗程7~10d左右,均于3~6d下地行走,疼痛消失,体温正常。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一般护理

  一、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