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霉病简介:此病是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热带雨林,尤其是尼日利亚。

- 常见药品
-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伏立康唑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初发时前鼻甲肿胀,进展较慢,偶可进展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窦。病变常为双侧,偶可单侧,肿块扩大可导致邻近组织无痛性毁损。肿块可触及,与其上方皮肤不粘连,但可与下方组织结构黏着,凸凹不平,推动鼻甲向中隔方向可阻塞鼻孔通道。伴发的水肿可波及颊部、前额、嘴唇,眼皮也可因肿胀而闭合,导致眼的角膜白斑,X线显示鼻窦不透明;通气空间消失,黏膜增厚,病人血象正常,不发热。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依据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类似孢子丝菌的星状体。可以诊断。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
二、发病机制
初发时前鼻甲肿胀,进展较慢,偶可进展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窦。病变常为双侧,偶可单侧,肿块扩大可导致邻近组织无痛性毁损。组织中菌丝较易被HE染色,但PAS、Gridly则不易着色,CMS染色也较弱,菌丝单个或成簇,平均直径8µm,分隔规则,壁较薄,但较易确认,围绕以亮的放射状、有颗粒的嗜伊红物质,2~6µm厚,此嗜伊红物质呈指状或星状排列,类似孢子丝菌的星状体。菌丝不侵犯血管壁。
疾病预防:
虫霉病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冠状虫霉感染鼻腔粘膜、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皮下组织,导致了鼻甲肿胀、粘膜水肿等症状以及邻近组织的无痛性损毁。所以预防的重点是避免去热带雨林地区,避免深入热带丛林,必要时请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引起冠状虫霉感染。
疾病鉴别:
急性筛窦炎:是急性鼻窦炎的一种,即筛窦气房黏膜急性感染,筛窦炎的发病率高于额窦炎与蝶窦炎,次于上领窦炎。特别是因筛窦发育较早,儿童期极易发炎。筛窦炎在儿童中常并发眼眶蜂窝炎及脓肿。
药物性鼻炎:是不恰当的用药(主要是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损害鼻粘膜纤毛的结构,从而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临床病症。是一种慢性鼻炎。
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疾病检查:
1.直接镜检 取一柔软完整的囊穿刺液或感染的鼻黏膜刮屑作KOH涂片见宽菌丝,偶见分隔,菌丝壁见有双折光性,分枝。
2.真菌培养 沙堡培养基(不含放射菌酮)上菌落初为白色光滑,渐变为淡棕色,菌落镜检可见单核细胞状大小的分生孢子的孢子囊。
组织病理:组织中菌丝较易被HE染色,但PAS、Gridly则不易着色,CMS染色也较弱,菌丝单个或成簇,平均直径8µm,分隔规则,壁较薄,但较易确认,围绕以亮的放射状、有颗粒的嗜伊红物质,2~6µm厚,此嗜伊红物质呈指状或星状排列,类似孢子丝菌的星状体。菌丝不侵犯血管壁。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虫霉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预后较好,可给予碘化钾治疗(30mg/kg),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类固醇、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剂)和磺胺甲噁唑及两性霉素B也可选用。
二、预后
预后较好。
疾病护理:
虫霉病一般护理
1.避免去热带雨林地区,避免深入热带丛林,必要时请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引起冠状虫霉感染。
2.注意饮食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受凉、劳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避免抽烟喝酒,以免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引起感染。
3.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疾病饮食:
虫霉病饮食原则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