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黄水疮

黄水疮

(脓疱疮,脓疱病,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黄水疮简介:脓疱病(impetigo)也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损害主要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及自家接种特征,好发于儿童,易造成小区域流行。分类:脓疱病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称大疱性脓疱病。由链球菌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称寻常性脓疱病,亦称表浅脓疱疮。以毛囊为中心,米粒至黄豆大的毛囊性脓疱,中心贯穿毛发,周围炎症显著者称毛囊性脓疱疮。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梅花点舌丸,黄水疮散,一扫光药膏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黄水疮症状诊断

 1.自觉瘙痒;

  2.皮损初为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疱,散在分布;

  3.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71型及其Ⅱ群,也可为80/81型和甲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为3/13,12,8,49及57型,其中有些是肾炎原性,如49型及M2型;也可为二者的混合感染。Ⅱ群71型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发生松解,产生大疱而发病。亦有由链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

  二、发病机制

  Ⅱ群71型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发生松解,产生大疱而发病。亦有由链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机体衰弱或患瘙痒性皮肤病等使局部皮肤抵抗力降低或个人因职业关系受到各种刺激、外伤等,均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儿童因免疫功能不全,皮肤细嫩,抗病力差,搔抓、外伤、皮肤卫生差、瘙痒性皮肤病等易发本病。气温高,湿度大时,细菌容易侵入,可促使发病。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黄水疮预防

  预防脓疱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脓疱疮,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损伤;

  2、患儿的日常用具及换药敷料须严格消毒或焚毁,以防接触感染;

  3、小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免疫力;

  4、有条件者可接受葡萄球菌、链球菌疫苗,或多价混合疫苗注射。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黄水疮鉴别诊断

  寻常性脓疱疮可根据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典型脓疤等作出诊断。大疱性脓疱疮及新生儿脓疱疮根据其壁薄松弛的大脓疱及强的传染性等不难诊断。SSSS及深脓疱疮可分别依据其特有的皮损表现确定诊断。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浅部真菌主要会引起皮肤粘膜等浅表感染;深部真菌则可侵犯全身器官和组织,如严重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致死性疾患。引起这些疾病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热带念珠菌等。

2.涂片

涂片是检测血液中或者组织中的包括淋球菌、新型隐球菌、 梅毒 螺旋体、 白喉 棒状杆菌等病原体的一种检查方法。基本程序如下:制片→固定→媒染→染色→脱色→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3.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皮肤病 的物理检查是对皮肤进行物理方面的检查方法,如皮肤划痕试验、玻片压诊法等。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的患者,经常在紧束的腰带、表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由于搔抓而风团产生更多。一般理论上认为皮肤划痕现象是由于IgE抗体的参与而发生,同时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4.便常规

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等易破溃结脓痂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黄水疮一般治疗

黄水疮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对于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可给予磺胺药或抗生素制剂。

  (2)局部治疗:

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为原则。疱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脑、10%硫黄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疱壁已破形成糜烂面或结痂者,可先以O.1%利凡诺溶液湿敷,敷后外用O.5%新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亦可用2%龙胆紫溶液

黄水疮辨证论治

黄水疮中医治疗

 内治法

  (一)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褐偷既取?

  (二)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黄水疮一般护理

黄水疮护理

  (—)脓液多者,

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

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

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

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黄水疮饮食原则

黄水疮饮食保健

  黄水疮食疗方:

  鲜马齿苋大剂量煮汤服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