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简介: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小儿感冒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小儿盗汗症状诊断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 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 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对于 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小儿盗汗疾病病因

 主要成因大多是由于心血不足,心脾受损或先天不足及后失调,血虚、阴虚为主。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小儿盗汗预防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小儿盗汗一般治疗

小儿盗汗西医治疗

  由于脾虚易感儿常表现为一组综合症状,因此治疗也要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如:山药胡萝卜粥: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5. 按摩及耳针疗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小儿盗汗一般护理

小儿盗汗护理

 按摩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佝偻病患儿出于身体虚弱,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此属盗汗。另外,活动性肺结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等病证也可出现盗汗现象。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多与心肺肾三脏阴虚有关。常见症状为睡时全身汗出,醒则汗止,常兼五心烦热,口干口渴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肺经200次,清心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2)揉肾顶1分钟,揉肾纹2分钟。

  (3)补脾经200次,退六腑200次。

  (4)揉涌泉30次。

  (5)捏脊5~10遍。

  2.随证加减

  (1)心阴虚型: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心慌,心烦,多梦,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少津,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100次,清肝经200次。

  ②按揉百会10次。

  ③按揉神门穴20次。

  (2)肺阴虚型: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咳嗽、气短,痰少而粘,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揉小天心2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加至300次。

  ③揉丰丰隆0次。

  (3)肾阴虚型,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腰膝酸软,腰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加至400次。

  ②揉肾顶加至2分钟。

  ③揉涌泉至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点按、弹拨足三里、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以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揉拿四肢内侧面2~5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肺俞、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

  (4)以大拇指掐阴郄穴30次。

  2.生活调理

  (1)按摩治疗本病的同时,还要查明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增强小儿体质,注意饮食营养,多进高蛋白和蔬菜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在按摩过程中,还可配合滋阴清热止汗的中药,以加强疗效。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小儿盗汗饮食原则

 小儿盗汗饮食保健 

   1.用10枚大枣,100克糯米,50克黑豆,白糖适量,常规熬粥喝。

   2.淮杞水鱼汤。

  材料:淮山250克、杞子50克、圆肉10颗、牡蛎250克、水鱼1斤、生姜3片。

  做法:用炖锅炖4小时。

  功效:淮山健脾益肺,杞子补肾养肝,圆肉有安神益脾的功效,牡蛎能潜阳止汗,对患有盗汗型人士有显著效用。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