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药物中毒性外周神经病,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简介:许多药物都有神经毒性,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是最为严重的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可造成严重的听力伤残,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新药不断增多,有些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不能得到确认,需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甲钴胺片,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大多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或运动感觉神经病,患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迟钝。

  2、查体可见手套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深浅感觉均受累。在感觉障碍发生之后或同时,可出现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和腱反射减退,极少数可表现为单纯运动神经病。

  3、自主神经受累时可有远端皮肤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粗糙、菲薄,肢端发凉,指甲变脆,失去正常的光泽。

  二、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用药史和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数药物属于化学毒物,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元的轴浆运输,导致远端为主的轴突萎缩和变性,即所谓逆死性神经元变性。少数药物如氯喹、胺碘酮和马来酸哌克昔林,可损害施万(雪旺)细胞,导致脱髓鞘周围神经病。其作用机制是这些药物可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影响脂质代谢。

  二、发病机制

  不同药物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不同。病理观察在多种组织的细胞内可见含脂肪颗粒的溶酶体,施万细胞内尤为明显。含金属盐的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可能与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此外异烟肼和肼屈嗪可干扰维生素B6的代谢,引起类似于维生素B6缺乏的周围神经病变;沙利度胺(酞胺哌啶酮)可抑制维生素B2,影响三羧酸循环;硝基呋喃类药物可与硫胺磷酸竞争,干扰丙酮酸氧化;氯霉素可致维生素B12缺乏。这些药理作用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营养缺乏均与周围神经的损害有关。

  近年有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病理机制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1993年Fischel-Ghodsian首先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具有遗传易感性,且后者与线粒体DNA 1555位点A→G点突变有关,该基因为12S核糖体RNA基因。1999年国内学者报道了48例散发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发的耳聋患者,6例有mtDNA 1555位点A→G点突变。通过mtDNA分析筛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易感者,对预防和控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氯喹、胺碘酮和哌克昔林(马来酸沛心达)为脱髓鞘周围神经病外,其余的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均为轴突变性,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呈逆死性改变。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预防

    1.对已知有神经毒性的药物,用药初期即应补充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加以预防。如异烟肼与维生素B6合用,可避免周围神经毒性损害。


  2.实施临床血药浓度检测,严格控制用药量。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鉴别诊断

 一、鉴别

  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原因的远端对称性感觉神经病和运动感觉神经病。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检查

一、检查

  1.对可疑患者血、尿进行临床药学(药物浓度)的检测。

  2.其他血液检查 包括肝功、肾功、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电泳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

  3.肌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4.必要时组织活检(包括皮肤、腓肠神经、肌肉和肾脏),与其他感觉性周围神经病进行鉴别。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一般治疗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发现周围神经损害时,首先应及时停药,换用其他种类药物治疗原发病。

  2.应用大剂量的B族维生素、三磷腺苷(ATP)、辅酶A和肌苷,对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二、预后

  多数症状可自行消失或部分缓解。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一般护理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饮食原则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