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简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指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本病好发5岁以下儿童,故称“小儿麻痹症”。 小部分留下瘫痪后遗症,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骨髓 脊柱
- 无传染性
- 50%
- 所有人群
- 马蹄内翻足,少儿脊柱侧凸,易变性痉挛
- 脑血管瘤,颅咽管瘤,脊髓内脓肿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有
- 中医科
- 药物治疗
- 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 霍夫曼征,脊柱MRI
- 常见药品
- 地巴唑片,地巴唑片,地巴唑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症状
1、肌肉功能的不平衡:
如马蹄内翻足畸形、高弓足等。
2、肌肉、筋膜的变性挛缩:
如髋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脊柱侧凸、膝屈、反屈、外内翻等。
3、骨骼发育畸形、缩短畸形、肌肉废用性萎缩等。
疾病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发病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质运动神经,中心区神经细胞坏死,中心区周围炎性浸润、水肿,导致相应周围神经瘫痪。严重者,患儿死于急性期;较轻者,后遗躯干及肢体畸形,故称婴儿瘫后遗症。
疾病预防: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
1、必须普遍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2种:
(1)灭活疫苗(IPV) 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2)减毒活疫苗(OPV) 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2、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疾病鉴别: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鉴别
1、患脊髓灰质炎病史;
2、肌肉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骨与关节畸形等体征出现;
3、X线片显示畸形所见。
疾病检查: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检查
该病病程根据灰质破坏的程度、水肿吸收快慢,临床可分为急性期2周,恢复期3周至2年及后遗症期,各期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任务各异。急性期以抢救生命为主;恢复期采用各种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瘫痪肌的营养,防止肌萎缩,引起肢体畸形;后遗症期,治疗任务主要为矫正躯干及肢体已形成的畸形,此乃外科治疗的目的。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一般治疗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治疗
治疗原则:
1、防止畸形、促进肌肉的恢复及适应瘫痪后的康复治疗,不同阶段按不同的重点与要求给予治疗。
2、后遗症期(二年后)治疗是继续功能训练,支架保护和选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如软组织手术、肌腱移位元术、骨性手术等)。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饮食原则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饮食
患者饮食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应注重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患者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轻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意机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