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赛纳森林病简介:夸赛纳森林病于1957年被认识,当时印度卡纳他卡州希茂哥地区的森林野猴中存在着一种致死的动物流行病,此病和生活在森林边缘村民中的疾病暴发有关。因而有“猴病”之称。后来在夸赛纳分离到此病毒而得名。突然起病发热、头痛和严重肌肉疼痛,部分病人可出现衰竭。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猴病,基萨那森林热,基萨奴尔森林病,基亚萨努森林病,库阿撒鲁尔森林热
- 血液血管
- 有传染性
- 80%
- 所有人群
- 发烧,肌痛,头痛
- 脑膜炎
- 常见药品
- 清火栀麦胶囊,开喉剑喷雾剂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8天。
2、此病的基本病理特征是起病突然,且伴随着严重肌肉疼痛、发热和头痛。
3、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衰竭;而病情比较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胃肠道紊乱和出血、全身性淋巴结病、支气管肺炎等。
4、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疑经过发病然后康复的一期过程,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两期的疾病过程。第二期相对第一次来说,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一般为无热后的脑膜脑炎,表现为严重头痛,精神紊乱、颈项强直、剧烈震颤眩晕和异常神经反射。
5、结合流行季节及疫源地接触即可作初步临床诊断。
疾病病因:
1、从分类上讲,夸赛纳森林病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2、其抗原性与远东蜱媒脑炎的病毒和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等病毒有关。
3、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经系统。
4、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均有充血、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组织充血、水肿。
5、并且,血管张力减退可能会引起虚脱和休克。
6、而脑水肿则可能导致感觉改变。
疾病预防:
一、预防
目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控制传染源还有注射疫苗。
1、控制传染源
主要是灭蜱、防蜱。除降低其将病毒传给人类的机会。
2、注射疫苗
接种注射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疾病鉴别:
1、发热初期应与回归热,伤寒、斑寒、钩体病等鉴别。例如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小溃疡形成。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表情淡漠、腹部不适、肝脾肿大。
2、出血期应与流行出血热、流脑等相鉴别。例如典型的“流脑”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
疾病检查:
1、血常规检查
(1)急性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浆细胞增多。
(2)脑膜受累者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和蛋白可升高。
2、尿常规检查
尿中可查见清蛋白及颗粒管型。
3、病毒分离
从急性期病人分离病毒和用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对诊断有价值。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夸赛纳森林病一般治疗
到目前为止,本病并无特效疗法。但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法还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脱水时进行静脉补液
2、头痛、肌痛给予镇痛剂
3、出血多时可输血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需要隔离病人,而且病人在恢复期要特别注意休息和饮食。
疾病护理:
夸赛纳森林病一般护理
预后:患病7~10天,可因严重出血和并发症导致死亡。
疾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