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简介:1993年,WHO将含有神经元瘤细胞的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归为一类。在这一类肿瘤中,包括:1.小神经元细胞肿瘤 有中央神经细胞瘤与嗅神经母细胞瘤。2.大神经元细胞肿瘤 有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等。3.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 如神经节胶质瘤与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瘤。4.松果体腺细胞肿瘤 虽已将其归为单独一类,但也属于神经元细胞肿瘤。神经节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由Courville在1930年首先发现并命名。这种瘤起源于胚胎未分化细胞,最终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因肿瘤生长缓慢,以前曾一度将其归为错构瘤。目前,绝大多数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有神经胶质瘤细胞与神经元瘤细胞的良性混合性肿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DD)为小脑神经节细胞过度增生取代颗粒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形成的错构瘤样病变,至2003年文献上共报道140例。本病由Lhermittle和Duclos在1920年报道,文献上常称之为LDD,也称之为小脑错构瘤、浦肯野瘤或小脑良性肥大。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平均年龄为29岁和34岁,病程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为颅压增高、后组脑神经麻痹和小脑损害征。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颅脑
- 无传染性
- 20%
- 所有人群
- 阴道出血,肚子疼,腹胀
-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脑外科,肿瘤科,神经内科
-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
- 3个月-6个月
-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颅脑CT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神经节胶质瘤病史较长,可1~5年,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等一般症状,局限性定位体征不常见,少数位于功能区而有相应表现。癫痫发作类型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随着病程发展,癫痫发作加重且变频繁,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常不能控制。位于下丘脑的肿瘤可出现脑积水与下丘脑损害表现,如垂体功能低下、早熟、饮食亢进、嗜睡、指端肥大及糖尿病等;而位于脑干的肿瘤则可出现长束征。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发生在小脑,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可梗阻脑脊液循环而致幕上脑室扩大,第四脑室轻度移位,损害小脑,临床上主要以颅高压症状与脑积水为主要表现,后期可有小脑症状与脑神经受损表现。约1/3患者可有巨颅症。伴有Cowden综合征者另可伴发全身皮肤黏膜上的错构瘤及其他部位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少数病人可有患侧后组脑神经麻痹等。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病程长,常在幼年或年轻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复杂性的局灶性癫痫发作。癫痫常为顽固性而不易控制。脑电图常有病灶部位的癫痫波存在。因本病生长缓慢,局部颅骨可受压变薄。
二、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疾病病因: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LDD病因尚未完全明确,Yachnis认为是小脑发育不良所引起。近来发现部分LDD患者有家族史,不少患者合并有Cowden综合征(全身黏膜、皮肤多发性错构瘤与肿瘤,包括肠息肉病、甲状腺肿、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等)。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多数LDD肿瘤细胞中的10号染色体上的PTEN/MMAC1抑癌基因的5号外显子有缺失,这恰好与Cowden综合征病人中的发现相类同。为此已有人提出本病实际上为斑痣性错构瘤病的一种类型。
胚胎期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由多种神经细胞组成并伴有皮质发育不良,因此认为DNT为一种胚胎期发育不良而形成的肿瘤。另有作者提出DNT事实上是由排列异位、紊乱的正常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错构瘤。
二、发病机制
神经节胶质瘤一般质地较韧,色灰红,呈结节分叶状,与周围脑组织境界清楚,肿瘤周围可有囊变,囊液黄色透明,肿物一般附着在囊壁上。镜下可见肿瘤由胶质细胞与神经节细胞构成。神经节细胞分化良好,但细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节细胞内可见异型而巨大的双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在细胞质中可见Nissl颗粒。银染色后可见无序的神经微丝。电镜下近突触处有致密核心的小泡。簇状的神经节细胞被结缔组织网状结构分隔,内有许多小血管。在诊断困难的病例中,用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神经节细胞突触素阳性。在血管周围可见有类似淋巴细胞与钙化球的核深染小细胞。神经节细胞簇周是各种类型的胶质细胞,以星形细胞为主,另可见有少枝胶质细胞等。与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相似,胶质细胞内含Rosenthal纤维与矿化灶,但是神经节胶质瘤的胶质成分显著且呈赘生物状。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大体上为小脑脑叶增大、肥厚变形,肿瘤边界欠清,表面呈黄白色,质地硬,血供不丰富。镜下见小脑半球白质减少,小脑颗粒层有异常肥大的神经节细胞,颗粒细胞与浦肯野细胞明显减少,分子层增宽,含有大量有髓神经纤维,肥大的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过度髓鞘化且在软膜下腔走行,脑白质萎缩。增生的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朝着皮质方向平行的排列,少数细胞有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在神经节细胞内突触素为强阳性,而维蒙亭(vimentin)为阴性。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位于皮质,结节状,瘤组织松散,瘤内部分为囊性。肿瘤由神经元、少突细胞和星形细胞构成,肿瘤周围皮质有局灶性发育不良,神经元排列紊乱,瘤周白质内可见移位神经细胞。在低级别的胶质瘤区域间分布有小神经元区及大神经节细胞区,从而形成多结节样改变。瘤内囊腔内含有酸性黏液。部分毛细血管周围由胶质纤维形成鞘,四周绕有小而圆的少枝细胞,其中有时可见有神经元。肿瘤内无坏死、血管内皮增生及瘤细胞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瘤内细胞密集区MIB-1染色阳性,血管周胶质鞘GFAP阳性。
疾病预防: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预防
1、严禁以下食物:油榨、腌制、可乐、汉堡、牛奶、坚果、豆类、荤菜、零食。中医相对主张适当忌口,西医一般不提倡忌口。西医重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也不是一概反对忌口,例如被黄曲毒素污染的食物,则不能吃;烧焦食品易使蛋白质变性,热解和热聚易产生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人体有害而不主张吃,熏鱼,熏肉也不主张多吃,酒能减低人体解毒功能和生物转化功能,使免疫力下降,酒在机体内增加致癌物活性,并且具有细胞毒性,故不应饮酒。
2、在服药期间有的食物不能吃,如维生素C不宜吃虾,因为维生素C能使虾肉中的五价砷还原为三氧化二砷,对人体有很大毒性。中医也不是盲目的不加区分地忌口,而是辨证地适当的忌口。一般认为,癌症的早中期,病伤津劫阴,多属阴虚内热,故在饮食调理上,应忌辛温燥热属性的食品,滞腻食品也主张少吃;在癌症的中晚期多为虚证,寒证,饮食上主张温补脾胃,益气生血等食品类,而性属寒凉的食品,则应少吃或不吃在不同的病种上,忌口也有所不同,如鼻咽癌病人在放疗期间,应忌辛温燥热、油炸烧烤食物,忌吃狗肉、羊肉、胡椒、茴香等;胃癌病人忌食辛燥食品、桂皮、芥末,辣椒等;食管癌病人忌老猪肉、老鸭肉;肝癌病人忌母猪肉、少吃韭菜。总之,忌口应适当,盲目地忌口将致营养不良,影响疾病康复。
疾病鉴别: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鉴别诊断
一、鉴别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分化程度: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2)核分裂像: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缓慢;恶性肿瘤较快。
(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
(5)继发改变: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
(6)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7)复发: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
(8)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恶性肿瘤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的界限,
某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肿瘤可发生恶性变化,个别恶性肿瘤也可停止生长甚至消退。如结肠息肉状腺瘤可恶变为腺癌,个别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见于少年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有时能发育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有时甚至转移灶的瘤细胞也能发育成熟,使肿瘤停止生长而自愈。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疾病检查: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检查
一、检查
神经节胶质瘤在CT上表现呈多样性,大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少数为高密度,肿瘤边界清,钙化或囊变各约1/3,半数注药后可出现混杂性增强,肿瘤对脑组织占位效应不明显,水肿少见,但位于大脑皮质表面的肿瘤可使颅骨内板受压而局部变薄。MRI检查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边界清晰的占位影,病灶周围脑回可有肿胀。钙化发生率不到1/10。约10%在头颅平片中可发现钙化影。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CT为低密度或低与等密度相交替的混杂密度,可累及一侧小脑半球,偶有钙化,有轻度占位效应,可幕上脑室扩大及四脑室轻度移位。MRI可见小脑半球异常增大,肿瘤无明显占位效应,T1像为沿小脑沟排列的低信号和等信号的分层结构,T2像为高信号和等信号交错,形成“虎纹征”。注药无强化。
DNT的CT表现为低密度病变,占位效应不明显,有的可有钙化,MRI检查T1像为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周围无水肿,增强后,部分肿瘤有强化,但少数可不强化。瘤周无明显水肿带,据文献报道,有3例患者肿瘤呈双侧结节性病变。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一般治疗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神经节胶质瘤手术切除为治疗的主要措施。虽然有囊变,肿瘤仍以实质性为主,瘤内血供一般,常有钙化团。大部分可做到肿瘤全切。但部分肿瘤虽然表面边界清,其深部界限常不确切,盲目追求全切易损伤深部结构,因此只可行次全切除。肿瘤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即使肿瘤次全切除,亦不做常规放疗等辅助治疗。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为良性病变,有局部占位效应,应手术切除,手术全切肿瘤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切除不彻底则术后放疗对防止复发可能有一定帮助。文献报道有1例6年前曾手术,切除后未行放疗,复发证实为本病。3例中术后放疗者2例,因时间短(42个月及6个月)未见复发,也不好评价放疗的作用;1例术后23个月未放疗也未见复发。
对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手术切除来消灭致病灶是有效方法,手术目的是切除病灶、控制癫痫发作,可作病灶全切除,或是对发育不良的皮质及部分病灶切除,一般术后癫痫能完全消失,不需术后放疗或化疗,
二、预后
神经节胶质瘤预后好,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应每年做一次CT或MRI检查,如有复发可再次手术。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预后好,很少复发,不影响病人生存。
疾病护理: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一般护理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护理
1、无肿瘤但需要预防的人。目前国内外肿瘤技术存在主要问题: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即便能早发现,一般不知道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家族中有肿瘤的人希望后代避免则需要肿瘤预测并检查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过个性化科学营养预防肿瘤发生。
2、已经得了肿瘤希望早日康复者,也应该通过个性化科学食疗促进康复,必定肿瘤第一原因是饮食结构不科学造成的。因此,个性化科学营养具有重要意义。盲吃肯定是错误的。
3、已经治愈的肿瘤患者一定要个性化科学食疗,因为,大多数治愈患者有复发的可能。消灭肿瘤必须改造生长肿瘤的环境。
疾病饮食: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饮食原则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饮食保健
首先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当然,这里说的运动是负离子运动,即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吸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可以更多的吸入负氧离子,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氧离子带负电荷,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细胞缺失的电子,消除自由基,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另外,通过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4.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质。
5.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