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蓝痣简介:恶性蓝痣(malignant blue nevus),罕见。可在原有蓝痣或太田痣的基础上发生,也可一开始即为恶性蓝痣。皮损表浅,可破溃,本病可侵犯局部淋巴结或全身广泛转移。另外,常见一些坏死区,但无交界活性。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皮肤 淋巴
- 无传染性
-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60-70%
- 所有人群
- 皮下结节,多发性结节,结节
- 青光眼,白内障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皮肤科,肿瘤科
- 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 3-6个月
-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皮损,细胞免疫检查,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常见药品
- 维A酸乳膏,吡诺克辛钠滴眼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可在原有蓝痣或太田痣的基础上发生,也可一开始即为恶性蓝痣。若原有蓝痣突然增大、破溃,提示恶变。皮损表浅,可破溃;深部者表现为大的蓝色结节。本病可侵犯局部淋巴结或全身广泛转移。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疾病病因:
恶性蓝痣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目前尚未明确。恶性蓝痣皮损多分布在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区域,伊藤痣分布在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区域,按神经分布的特点提示黑素细胞可能来源于局部的神经组织。
疾病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可在原有蓝痣或太田痣的基础上恶化后发生,也可一开始即为恶性蓝痣,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是间接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疾病鉴别:
1.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鉴别在于恶性蓝痣无交界活性。
2.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关键在于无树枝状突细胞存在,如有则倾向于恶性蓝痣。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瘤细胞位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具有分支的树枝状突,内含黑色素颗粒,聚集成簇。具有一般肿瘤恶变特点,如侵袭性、核不典型性及异常分裂象。另外,常见一些坏死区,但无交界活性。黑色素颗粒多少不定。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恶性蓝痣一般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疗法,主要治疗方法有:
①切除植皮,虽可去除病变组织,但皮片存活后色泽常难与周围皮肤协调一致,且有切口瘢痕存在,效果难为患者接受。
②冷冻或皮肤磨削加冷冻等疗法,效果也不尽人意。
③激光是目前治疗太田痣较好的方法。因色素较深,应选用短脉冲激光,如开关红宝石,钕:钇铝石榴红或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外科手术(磨皮术或植皮)等。冷冻治疗:从皮肤表面一层一层地由表及里地冻伤组织,由于病损部位深,冷冻治疗可留下瘢痕。外科治疗:采用将病损区皮肤磨去(就象水磨石地那样),或将病损区皮肤切除,最后植皮。激光治疗:将皮肤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烧灼掉。该法因具术后疤痕小的优势,是时下较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疾病护理:
恶性蓝痣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疾病饮食:
恶性蓝痣饮食原则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